Page 155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155
社会·2022·6
纸和微缩模型来奖励或惩罚孩子。 比如,当米亚说对了 10 个音节,就能
选择一个喜欢的颜色,但是拿到积木以后不能马上玩,而是要把积木放
在面前继续练习,直到练习完 5 个不同的音节后,才可以获得玩 1 分钟
积木的机会。 这些练习利用奖惩制度来形成条件反射,反复强化正确的
发音方式,从而逐渐形成习惯。 除了强化期待的行为外,语音训练的课
堂还传授了关于亲子互动的知识, 教导父母以具体的方式引导孩子模
仿常人的标准发音方式,并通过练习将发音的行为模式铭刻在身体上。
每一次课堂结束后, 语音师都会叮嘱米亚的父亲:“每天晚上都要学习、
练习,重复我教她的内容。 ”当下一次课堂开始时,语音师会检查孩子之
前的“学习成果”以及家长的“教学成果”。
课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训练的结束, 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承担
起“语音师”的角色,创造反复练习的环境,承担起陪伴、引导和监督训
练的责任。 半年一次的复诊不仅是对孩子发育情况的评估,更是对家长
语音训练成果的一次考核。
2020 年 7 月的某个下午, 一位母亲带着 2 岁半的苗苗前来复查。
复诊时, 语音师往往会使用看图说话或汉语拼音评估表来检查发音情
况。 在语音评估中,带着浓重鼻音的苗苗面对着图片支支吾吾,把熊说
成了老虎,把猫也说成了老虎,这一情形马上引起了邢语音师的质疑。
母亲为自己辩解道,自己平时忙于打工,都是奶奶和姐姐在带孩子。 邢
语音师带着教导的语气说:“孩子本就比其他孩子发育得差些, 你不教
他谁来教呢? 你看你家孩子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他自己有认识东西的意
愿和能力。 ”孩子在一旁好奇地追问着:“妈妈,这是什么? ”母亲更加惭
愧,小声嘟囔着,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教唇腭裂的孩子说话。 邢语音师听
罢,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乖乖,你看这是什么,这是兔子! 跟我一起读,
兔子! ”她用夸张的语气说话,嘴巴长得很大,苗苗也跟着笑,一边大叫
道:“兔子! 兔子! ”语音师接着补充说:“你跟他对话不是为了证明他知
道什么,而是你要慢慢地、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教他这是什么。一遍不
会就教十遍、五十遍,有时候他才能说对一遍。小朋友是很需要耐心的,
你得哄着他,得教也得引导他。 ”创造语音训练的家庭环境需要家长一
次又一次的重复和鼓励,更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陪伴。 这一次复查最
终变成了一场语音教学示范,邢语音师用夸张的语气引导着苗苗说话,
而母亲在一旁笨拙地模仿着。 临走时,语音师仍不忘叮嘱母亲一定要每天
·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