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152
再造微笑:实践知识在唇腭裂治疗中的生成
变大要及时更换……按摩的目的是把瘢痕按软, 软了之后跟皮肤更接
近、更自然,另外可以使我们唇峰下降,双侧唇峰对称才好看。 每天按
6—8 次,每次按 3—5 分钟,拆线回去之后开始。 刚开始按摩的力度可
以轻一点,时间可以少一点,慢慢适应了之后,就按照这个时间来。哪个
力度合适? 就是我们的手按在瘢痕上面,在外面一圈有一点泛白,这个
力度才是合适的”。这是武护士每天重复宣教的内容,但对于家长而言,
他们需要在换药的十分钟内学会这些身体技术, 并在出院后立刻投入
使用。 面对这一套流畅连贯的操作技术,家长往往是迷茫和笨拙的,尽
管有伤口护理指南,但是“看”与“模仿”仍是家长在住院期间学习技能
的主要方式。
也正因为护理需要精细的操作,在示范几次后,武护士会鼓励家长
们在病房内自己尝试,勤加练习,几乎在每一个患者出院时都可以听到
她反复强调:“这个鼻模, 一定要每天 24 小时坚持佩戴。 戴一年哈,坚
持,坚持才是最重要的! ”培养护理与按摩的身体技术要求家长们的护
理手法趋向专业与精确, 更重要的是, 要培养起坚持护理与按摩的习
惯,将这些身体技术内化为日常育儿实践的一部分。
但如何能保证家长们在出院后坚持按摩? 武护士告诉我:“没有什
么强制的,这都是自愿行为。这个是经验,告诉他们,你只要坚持就会有
效果。上次有一个家属也是很恼火,在微信群里就很恼火,就说(按摩后)
跟你们做手术时候是一样的。 我说我不能说更多了,因为只要坚持,肯
定会有效果。按了几个月后,人家很高兴,她对比照片,说武老师真的有
效果,冤枉你们了,效果出来了。我们的护理本身就是靠一个坚持,因为
瘢痕前 6 个月(都明显)。 ”
护理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日常护理往往很难维系。 因此,护士们
会在患者们出院时组建微信群, 在群内再次发送伤口护理手册与按摩
视频,通过照片定期复查伤口,评估复原效果,定期督促家长。“坚持按
摩”与“发一下娃娃正面与仰面的照片”是微信群内最常见的消息,当群
内有家长提出质疑时,有经验的家长们便会现身说法,充当榜样,说服
“不听话”的“恼火的家长”们。
生物医学通过使用父母期冀的“虚拟语气”与“正常化假设”来描述
不确定的认知状态,这些虚拟元素营造出了一种孩子“具有治愈可能性
的世界”(蒂默曼斯、布赫宾德,2020)。 无论是住院期间的谆谆教导和
·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