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4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154

再造微笑:实践知识在唇腭裂治疗中的生成

                裂手术。 手术的目的是封闭上腭裂隙来恢复腭咽闭合功能,从而为语
                音发育创造条件,这也意味着在早期学习说话的过程中,唇腭裂幼儿
                必须在缺少软硬腭隔开的口鼻腔环境中练习发声(傅豫川,2017:105-
                106);同时,手术后伤口愈合、瘢痕软化,口腔内运动的控制协调仍需
                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另外,并非所有腭裂手术都能实现腭咽闭合的目
                标,一部分孩子手术后仍存在腭咽闭合不全的现象。 这些问题均可能
                造成唇腭裂儿童空而深的高鼻音、口鼻漏气、代偿发音等情况。 因此,
                唇腭裂幼儿在手术前后需要进行持续的语音训练,以达到常人的语音
                功能。 语音训练的目标就是模仿、学习以及适应常人的说话方式,“训
                练”一词也说明了这一治疗实践的教育特征,语音师也不称自己为医
                生,而是叫“老师”。
                    四岁的米亚就是在手术后仍然无法正常发音的案例, 父亲带着她
                从拉萨来到 W 医院接受为期一个月的语音训练。 米亚发音时,会习惯
                性使用翘舌音来代替平舌音,在声母发音时,她的上下嘴唇不能形成接
                触。 语音师在训练时为了防止孩子用鼻腔发音,会用纸团把两个鼻孔都
                堵住。 简单来说, 孩子们需要学习在说话时用嘴巴送气而不是鼻子送
                气。 为了让孩子能够理解发音方式,语音师需要将单调的发音变成具像
                化的身体感受。比如学习声母 b 的发音时,语音师告诉米亚:“你嘴巴需
                要先吐出轻轻的风。 你吹在手上,像这样/pu/,再说/a/。 ”米亚和父亲都
                跟着模仿,在手上吹风,先发出爆破音,再发元音。每当米亚学习一个音
                节,语音师会举起手在一旁说:“一个 100 分。 ”米亚需要拿到 10 个 100
                分, 这个音节的练习才算完成。 一旁的父亲则需要时刻注意孩子的状
                态,在孩子注意力分散时起到监督提醒的作用。 语音训练课程远非对孩
                子的短期训练,当父亲手机响起想要出去接电话时,语音师马上制止:
               “家长不要接电话啊,你先坐过来看我怎么教的孩子,你们在家每天都
                要像我一样去教她练习! ”课堂现场对于家长而言就是教学示范现场,
                语音训练作为一种教学实践,作用不仅在于教会孩子克服错误的发音,
                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在一旁学习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教孩子说话”。
                    这不仅是孩子与家长学习标准发音方式的过程,更是家长“再社会
                化”的过程,即重新学习说话的身体技术,并把这一套发音训练的教育
                过程移植活用到未来的亲子互动中。 米亚在不想配合语音师的时候,往
                往会故意使用习惯的错误发音作为抵抗。 此时,语音师会使用积木、贴


                                                                          · 147·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