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9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149
社会·2022·6
不足,尽量地通过我们的技巧和方法实现基本对称,从而达到所谓美的
要求和状态”(言医生访谈记录)。 但是这样的美和常人是无法比较的,
因为“确实是有缺陷的,红唇凹就是凹,瘢痕它必须要做,必须要改变。
或者说,唇腭裂的问题就是一种不对称,没有达到正常人审美的标准”
(汪医生访谈记录)。 因此,唇腭裂的修复手术致力于重建对称的唇鼻形
态,矫正异常的解剖结构,从而不断靠近正常人的面部标准。
对于如何重建正常身体, 医生们也发展出一套生动具象的解释方
式:残缺的身体是“缺乏布料的衣裳”“地基不稳的房子”,手术的目的
是“在调整好衣服架构后,从布料富余的袖口处裁剪布料,为缺布料的
地方打补丁”,手术的过程是“重新搭建钢筋水泥,继而装饰房子外部”
的过程。 6 同时,重建的身体也需要符合社会规范下“标准”身体的要
求。例如,我的身体在田野中也在无形中成为了一个“规范”的身体而为
医生所用。在介绍鼻型的时候,陈医生形容我说:“你看这个小姐姐的鼻
子就比较小巧,鼻头圆圆的,但是我们男生的鼻子就会大一些,鼻底比
较宽大。 你可以对比着我们的鼻子,提提你的要求。 ”
有趣的是,尽管医疗实践以打造正常的身体为核心,医务人员却常
常会喝止家长形容自己的孩子“不正常”“有问题”, 因为在他们眼中,
这群孩子只是需要“局部提升”来变得“更好”而已。 在一次面诊的过程
中, 患者小白的母亲询问医生:“这个手术做完我们娃娃能恢复正常
……”话还没说完就被陈医生厉声打断,并反问到:“谁不正常?”小白妈
妈立刻纠正自己:“就是说和我们没有……没有这个(唇腭裂)的一样。”
陈医生没有正面回答小白妈妈的问题,而是解释说:“美是无止境的,你
这次做完了,下次又有想提升的了。”在母子离开面诊室后,陈医生转身
告诉我:“每个东西都有标准,很多家长喜欢用的词叫什么呢,我想要变
好看,想变美,还有用个词叫什么,我喜欢变正常。 谁不正常? 他小伙子
长得各方面都挺好的。只是说在那个点上(和别人不一样),所以我们要
具体在某一点做提升。 ”
这样的对话在医生查房时也经常发生。 尽管陈医生严厉喝止了母
6. 根据医生们介绍, 唇腭裂手术修复的一大难点在于需要先搭建相对正常的骨性结构
来为先天发育不足的肌肉组织提供支撑,如腭裂手术、牙槽突裂手术和植骨手术等(“衣
服架构”与“打地基”),再进行肌肉组织的修复,重建鼻唇部的细节结构特征,如重新设
置唇峰与人中等(“打补丁”与“装饰房子外部”).
·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