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130
“桑梓情谊”的现代转化:费孝通社会理论的情感维度
业的发展一定有利于国家及人民”。
费孝通认为,工业化的目的不能仅在于经济发展,还应该在于“完满
的人生”“社会的价值”(费孝通,2009a:118) 和“健全的生活”(费孝通,
2009d:54)。 那么,如何使得完满的人生和社会的价值得以实现? 费孝通认
为,这要依托于中国乡间一种自生的力量,农民不需要离开家到大都市去
上班,体现人与工具间伙伴精神的乡土工业应该得到发展。这样,虽然大家
都到工厂去上班,但“她们依旧是儿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享受着各方面
的社会生活。 不使经济生活片面发展,成一座生产的工具,失却为人的资
格”;工厂的工作与家庭事务可以相互配合,即便工厂停产,工人还可以在
家里经营其他事务,不像大都市工厂,工人离开家到城市去工作需要做调
适 , 工 厂 一 旦 停 产 , 工 人 同 样 需 要 做 调 适(费 孝 通 ,2009a: 120 - 121)。
费孝通( 2009b)想通过乡土工业来探寻遏制资本垄断与集中的一
条可能的路径。 首先,他认为乡土工业之所以衰退,是在一个关系体系
中导致的。 他在西南大后方看到,由于特殊原因工厂隐蔽到乡村,一旦
封锁了进口货物,乡土工业一下子就兴盛了起来;乡土工业的优点在于
规模小,可以与农耕相互搭配。 其次,费孝通认为家庭手工业和作坊工
作均具有承纳轻工业的基础, 前者利用过剩的劳动力, 主要发生在乡
村,后者利用过剩的资本,延伸至市镇。费孝通借用韩德章的观点,认为
可以将制造过程拆开, 那些不需要大机器生产的放到小型工厂中去完
成,作坊工业要配置一定的小型机器(中国可以自己生产),手工可以做
的就放到家庭中去完成。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人不离地、人不离
村。 对于作坊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改革,是为了保证农民不再受剥削,
尤其是将农村土地所有权放到农民手中,有助于形成一种经济民主。 作
坊工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统合,所依靠的是村与镇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也
就是费孝通所强调的“村镇地方团体”。
(二)痛痒相关的村镇地方团体
在对“村镇地方团体”的界定中,费孝通反复提到了“市”“镇”“城”
以及“都会”。 首先,“都会”指的是现代都市和城市,它是生产中心,但
由于机器生产,对乡村手工业造成致命的打击(费孝通,2009e:17、20)。
“城”指的是政治中心,比如费孝通提到的县城,里面住着大批的离地地
主,他们虽然脱离了劳作,但却依靠地租生活,他们与农民是剥削与被
剥削的关系(费孝通,2009e:23-24)。“市”是乡村里的交易中心,不同地
·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