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133

社会·2022·6

           用。 与早期燕京学派的观点略有差异的是,费孝通主张将士绅群体囊括
           在乡土重建的“地方人才”中;因此,桑梓情谊包含的是士绅群体、新型
           知识分子和地方人民对于家乡的感情。 总而言之,费孝通对“村镇地方
           团体”的论述有两个层面的诉求:其一,将其视为地域性的经济单位,探
           讨其与西方现代技术衔接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其二,同时
           也将其视为现代地方社会组织, 认为它能够从情感上修正基于利益的
           新型社会关系,因而有利于更大的团体的形成。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费孝通提倡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应
           建立一种痛痒相关的社会组织来配合现代工业的发展, 而中国乡土社
           会中既有的村镇地方团体和桑梓情谊恰恰可以担当这一重任。 村镇地
           方团体有望成为一种有道义的经济生活团体,让城乡关系、人地关系重
           回有机循环, 让个人与地方承接此前的关联, 也就是既有利害上的关
           联,亦有情感上的关联。

               四、 情感启蒙:费孝通情感理论的现代化启示

               在 1946 年《文化的物质面与精神面》一文中,费孝通(2009d:501)
           在讨论社会组织的道德问题时借用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 而不赞同
           涂尔干所说的道德来自于“社会”对个人的迫力;他继承了马林诺夫斯
           基的经验主义解释,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道德来自于个人内在的冲动、
           欲念和思想,也就是“情操”(sentiment)。 此外,费孝通(2009d:500)还强
           调了社会组织的两个特质,一个是共同居处,一个是共同事务,也就是
           梁启超(2014:41)所说的“共同生活”。 费孝通在此期间关于“村镇地方
           团体”和“桑梓情谊”的探讨,都是在这套理论下进行的。 在费孝通这
           里,“村镇地方团体”和“桑梓情谊”都超越了它们的传统意涵。 可以说,
          “村镇地方团体”是费孝通设想的一种有别于乡土社会的新型社区。 他
           希望借助中国传统的市镇与乡村的有机循环关系,重建一种有道义的、
           痛痒相关的生活团体。 它既可以有效接纳西方的现代技术,推进现代工
           业的发展,同时又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地方团体,对现代中国的诞生有重
           要意义,而具有强烈地域性和地方性的“桑梓情谊”就是支撑这一新型
           社区健康运转的一种道德情感。
               情感在费孝通早年的社会理 论 中 占 有不 容 忽 视 的位 置 。 费孝通
          (2009d:278)认为,社会团结的本质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行为,一个是


           · 126·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