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122

“桑梓情谊”的现代转化:费孝通社会理论的情感维度

                    (一)传统中国家庭不提倡人的情感生活
                    对于新儒家提出的“家庭中心说”,费孝通(2009f:189)承认它是传
                统中国在文化上的重要特点,但他认为要弄清楚的是,家庭究竟是如何
                重要的。为此,他主要在中西比较的视野下展开了研究。他认为,英美的
                家庭是人们生活的堡垒, 充满竞争和利害关系的经济生活都被移出家
                庭之外,在家内享受着感情的共同生活;而中国家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它是经济和生育的中心,而非情感的中心。                    7  并且,他认为,在性质上,
                英美的家庭是非乡土性的, 中国的家庭是乡土性的 (费孝通,2009f:
                190-191)。 换言之,中国要从乡土性进入非乡土性,家庭的性质也应该
                做相应的变革。
                    在《初访美国》中,费孝通( 2009c:492)又将这种乡土性和非乡土性
                的区别做了明确的类型划分。 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和美国分别属于农业
                社会和工业社会, 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中家庭的生活状况是截然相反
                的:“一是把事务上的合作减少,使夫妇间偏重感情调协,趣味和兴会的
                相投;一是把感情方面的要求撇开一下,偏重经济上的,事业上的合作”
                (费孝通,2009d:255)。 农业社会生产技术简单,生活程度低,家庭内偏
                重夫妻之间的经济合作,团体的重心是单系的,亲属情感主要偏向于父
                子或母女这条纵线,而不是夫妻之间,而亲子感情又受到财产继承的影
                响。 总体上,人的情感受到责任和义务的阻碍,无法在家庭内部得到自
                                                                          8
                然的、顺畅的抒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生活反而发生在家庭之外, 社会
                关系依靠“礼”来维系(费孝通,2009e:7),其中充斥着很多利害考量在
                内的人情。 相较而言,工业社会发展程度较高,原先在家庭之内的一些
                经济活动和社会责任从家庭里移了出去,再加上工业社会机会丰富,个
                人不再需要依靠祖荫的庇护,孩子成年之后就离开了家庭,夫妻间的感
                情越来越受到重视(费孝通,2009d:262)。
                    费孝通( 2009d:255-256)认为,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两种社会形态
                之间存在递进的关系, 也就是说后者较前者而言处在发展程度较高的


                7. 费孝通这里所说的“情感的中心”主要指的是英美家庭对于夫妻两性感情的重视。 他
                也曾警惕到,中国家庭重经济和生育,但并不是说中国家庭里就没有情感,比如母子之
                情 就 很 丰 厚 , 但 他 也 坦 言 中 国 传 统 家 庭 的 感 情 结 构 是 被 忽 略 的 研 究 对 象 (费 孝 通 ,
                2009d:258-259).
                8. 比如同性之间的感情在乡土中国尤为重要,他称之为“男女有别”.

                                                                          · 115·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