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社会》2022年第5期
P. 84

兴趣与行动意义的生成:从反思实用主义看杜威的教育思想

                与音乐)则是用内容来充实滋养它。 这也是中世纪以降西方传统教育注
                重修习古典语言和文法的原因。 如果我们认为对世界的认知起源于人
                的思维, 三科就是对人的思维形式的研究,“让人类反思自己的本性”
                (涂尔干,2016:78)。 世界对于我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被反映或者有
                能力被反映到我们的头脑中, 如果不能影响我们的理智, 那它就不存
                在,存在的每一样东西都存在于思想的最一般形式之中。 因此,教育的
                核心是对人的智识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带有很强的纪律色彩,因而也
                被称为心智训练(mental discipline),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比如,杜
                威( Dewey, 1944: 61)在《民主与教育》中就集中讨论了心智训练在洛
                克教育思想中的体现。 他谈到,形式化的精神训练在洛克那里表现为对
                人 的 感 知 、 保 持 、 回 忆 、 联 想、注意、意愿、感觉、想象、思维( perceiving ,
                retaining, recalling, associating, attending, willing, feeling, imagining, thinking)等
                各项能力的训练,而这些能力的来源在于心灵内部,外部世界给予锻炼
                这些能力的质料。 所以,能力的训练就在于能够用知识或者外部环境来
                不断试炼心灵,直到培养出牢固的习惯。 数学和古典语言的修习一样,
                都是训练心智能力的好途径。 虽然外部的经验世界有意义,但只是作为
                能力训练的对象有意义,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智力的形成。
                    作为心智训练的教育观念在进步主义时代饱受诟病 ,比如认为这
                一教育理念过于智识化,对正在变迁的社会生活漠不关心。 杜威正是这
                样一位站在批判最前沿的思想家。 杜威并不否认求知的重要性,但是求
                知并不能通过沿袭一套思维方法的训练而获得,他所认为的“知”不再
                是客观存在的知识的谱系与分类, 而是和经验尤其是切身的生命体验
                有迫切的关联。 在求知与教育之间,杜威首重教育,认为人不应成为知
                识进步的阶梯,教育会因为过度求知而被损害。 教育首先是为了让人生
                活得更好,服务于人生的终极目的。                14  杜威正是从詹姆斯的现代心理学
                中获得了灵感,认为首先需要将知识心理学化(psychologize)。 正如菲利
                普·杰 克 逊(Jackson, 1990:xxi)在《学 校 与社 会》再 版 序 言 中 所 说 的 那
                样,以往人们倾向于将心理认为是理念的化身,其中人的情感(emotion)


                14. 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对立古已有之。 马鲁(2017: 127-128)在谈到 智者学 派的人 文主
                义时就指出,智者学派虽然开辟了众多教育的途径,但是他们对一切过头的技艺都持有
                怀疑态度。 对希腊人来说,儿童和少年之所以要学习,“不是为了成为一个专家,而是为
                了能够教育自己”。

                                                                          ·  77 ·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