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社会》2022年第5期
P. 31

社会·2022·5

           政、司法、教化、救济)逐渐向宗族、乡族等民间组织转移,朝廷给予宗
           族、乡族以作为乡村基层组织的“综合承包方”的身份和相应的治理权。
           从康熙《圣谕十六条》的“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睦邻,和乡党以
           息争讼”到雍正《圣谕广训》进一步阐发立家庙、设家塾、置义田、修家
           谱的重要意义,再到雍正四年( 1726 年)正式规定宗族与保甲并列成为
           乡村基层行政组织,责令“如有堡子村庄聚族满百人以上,保甲不能编
           查者,拣选族中人品刚方素为阖族敬惮之人,立为族正,如有匪类,报官
           究治,徇情隐匿者与保甲一体治罪”。                13  族正、族约承担宗族内的粮差完
           纳和礼仪教化职责,作为宗族负责乡约的族约,必须在每月朔望日讲解
          《圣谕十六条》,淳化风俗。 宗族还被赋予一定的司法裁决权,酌情处理
           族内纠纷,情节严重者则“禀官究治”。雍正甚至曾下谕准许宗族拥有对
           于族人的生杀大权。 政府还专门奖励表现优异的宗族(如旌表义门和节
           孝、奖励模范宗族),保护祠宇、祭田、义庄田等宗族公共财产,进一步
           巩固宗族制度。 当然,宗族的发达与强势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些强大宗
           族依仗人多势众组织械斗,如争地争坟、分塘分水或横行霸道、武断乡
           曲,直至抗拒官府,最终受到官府弹压。 宗族发达带来的负面作用也引
           起诸多地方官的忧虑,如何节制族权在政府内部也产生了争论。 如江西
           巡抚陈宏谋强调宗族可以弥补官治之不足,“一县之内,地处焕散,责之
           官司,耳 目 难 周 ”,所 以 应 该 发 挥 宗族“便 于觉 察 ,易 于 约束 ”的 优 势 ,
          “官给牌照,假以事权,专司化导约束之事”。                   14  但也有反对者,如江西巡
           抚辅德(陈宏谋的后任)就发起过大规模的撤毁宗祠的运动。 乾隆帝先
           后两次否定族正制,用家法处死族人可减等免死的法律规定也被收回。
           但在乾隆之后,福建、广东、江西、湖南等一些地方仍然在局部实行族正
           制(张研,2000)。这也说明宗族内部的看似“自治”充其量只是相机控制
           下的准自主,只有在朝廷划定的范围内才能实现自我管理,否则势必招
           致官府的弹压和限制。
               4. 商人会馆
               随着明朝“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
           赋役制度的变革,跨地区的人口流动性大幅增加,各地涌现出形式多样
           的商帮、会馆和行业组织。 当人们离开家乡涌入城市备考、经商或谋生

           13. 参见《清朝文献通考》卷二三《职役》,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055 页。
           14. 参见陈宏谋:《培远堂偶存稿》卷一三,《谕议每族各设约正》。

           · 24 ·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