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社会》2022年第5期
P. 23

社会·2022·5

           社会稳定,解决百姓诉讼纠纷,抑制豪族大姓,防止盗匪扰民和农民造
           反。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缉盗、剿匪、司法审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王朝
           国家对于百姓的思想言论和意识形态的控制也极为关注 (如秦始皇的
          “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的“文字狱”),严厉
           禁止异端邪说的传播。
               秦汉时期皇权深入乡村,在乡村设置三老、孝悌、力田乡官,负责教
           化、赋税等事务,对于统治者极为重视的社会治安还配有县令长、县尉
           的属员游徼、亭长,作为县政府的派出人员专门“驻乡”负责(万昌华、
           赵兴彬,2008)。用现代的术语来讲,在乡一级基层政权,秦汉采取了“条
           块结合”的形式。 在多层级治理(乡、亭、里、什、伍)之下,皇权的资源汲
           取和户籍管理直至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言行都处于严密的控制之中,按
           商鞅的说法:“乡治之,行间无所逃,迁徙无所入。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
           之以章,束之以令。 拙无所处,罢无所生”。 秦晖所提炼的“吏民社会”的
           概念就主要来源于秦汉深入乡村、细密严苛的社会控制这个重要观察。
           从世界范围看, 中华帝制的皇权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程度在前现代社会
           是空前的, 其权力渗透性和资源汲取能力远胜于罗马帝国、 波斯帝国
          ( 晏绍祥,2021),这也是中华帝制能够在如此广阔疆域内建立郡县制中
           央集权的治理基础。
               皇权对乡村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汲取的方式。 秦汉时
           期的户籍管理与人口控制之细密可能是空前的, 单是民籍簿就包含五
           类:民宅田园户籍、年细籍、田比籍、田命籍、田租籍,其中宅园户籍就
           涵盖每家每户住宅、园圃、房屋、奴婢、衣器、家畜、田产等极为详细的
           反映家庭财产的信息(张信通,2019)。 这类信息的采集既是为征收资产
           税服务,也是为核实乡举里选提供依据(家资十万和四万是秦和西汉推
           荐官吏的条件)。 年细籍包括家庭所有成员的籍贯、爵位、身高、面貌特
           征、婚姻等相关信息,掌握这些信息是因为秦汉时期的口赋、算赋、徭役
           均是根据年龄、身高、爵位而变化的,如未成年、成年、老年所面临的税
           赋和徭役差异较大。 每年八月是案比户口之时(即“八月算民”), 男女
           老少皆要到官府核验其年龄、面貌、身高等信息。 田比地籍涉及田地形
           状和面积大小,这与秦汉的授田制有关,在三年大比之时,新人应该获
           得授田,而去世的人应该退回田地。 掌握详细的田地信息是为国家再分
           配土地、获取租税服务。 田命籍和田租籍则分别记录爵位情况与授田数


           · 16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