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社会》2022年第4期
P. 28
冒险与现代性
理想的线条画出的那样,环绕着我们可见的现实” 。 与此对应,他在确
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时特别注意那些不计其数、模糊难辨、微不足道
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式,一再强调相对于主流社会学研究的那些大
型的、客观的机构和体系来说,这些尚未固定的微小关系形式才是深
入理解社会的关键,因为“在这里涉及的是人类物质内部微观分子的
过程,这些过程是真实发生的,它们连结成或预设了那些宏观固定的
实体和体系”( Simmel,2009:33)。 正是人与人之间这种“短暂的或持久
的、自觉的或不自觉的、转瞬即逝或后果累累的关系”不停地把我们联
系在一起,从而支撑起既一清二楚又迷雾重重、既坚韧又灵活、既五光
十色又自成一统的社会,构成社会生活的跌宕起伏。 所以说,齐美尔的
碎片化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对世界的认知相关,是他自己主动选择
的结果,而非科塞说的被动迎合。 他不仅认为我们都以碎片化的形式
存在,碎片化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的基础,而且深信混乱的生活碎
片不断外化和明晰成各种固定的形式会导致 内 在精 神 价 值 的普 遍 衰
落。正如他在《 1870 年以来德国生活与思想的趋向》中为德国自1870 年
以来艺术、宗教、科学等生活形式的外化感到的异常忧虑一样,他认为
社会在此趋势 之 下 将 走 向 尼 采 极 力 反 对的平 庸 状 态 (西 美 尔 ,2003:
185-235)。
而且,齐美尔的研究主题看似破碎、偶然、边缘,属于生活琐碎的外
在部分,但他坚信它们每一个都与生命总体的意义相关联。 他在《货币
哲学》的前言中反复申明:“在这个问题范围里,货币只不过是手段、质
料或实例,用以表现最表层的、最‘实际的’、最偶然的现象与存在最理
想的力量之间的关联,表现个体生命与历史的最深层潮流之间的关联。
本书整体的意义和目的无非是从经济性事件的表层探寻有关所有人类
终极价值和意义的指引……将生活的细节、表面事物同它最深层的、最
本质的运动衔接在一起是可能的”(Simmel,2011:55-56)。 同样,在《大
都市与精神生活》中齐美尔(Simmel,1971:328)也提到,这一讨论中 的
整体任务都体现在下面的结论中:“每一个事件,无论看上去多么肤浅,
都直接关联着灵魂(soul)的深处,最庸俗的外部事物(externalities)归根
到底也与涉及生命意义和风格的终极结论相关”。 类似的话还出现在
《 伦勃朗》第一版的前言中:“对我来说,一向属于哲学本质的工作———
通过直接的个例、 简单既定的事物, 将探究的线索 伸 向 终 极 思 想 意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