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社会》2022年第4期
P. 146

非自主回忆:普鲁斯特论个体记忆的社会性

                     寻找? 我毫无把握,总觉得心力不逮;这颗心既是探索者,又是
                     它应该探索的场地, 而它使尽全身解数都将无济于事。 探索
                     吗? 又不仅仅是探索:还得创造。 这颗心灵面临着某些还不存
                     在的东西,只有它才能使这些东西成为现实,并把它们引进光
                     明中来。 (普鲁斯特,2012a:48)
                    其次,对于个人来说,它是不经意出现的,因而又是被动的,是生活
                留在个人头脑中的“戳记”的再现。
                         因为不管是模糊的回忆, 诸如餐叉的碰击声或者玛德莱
                     娜点心的滋味,或者借助我力求探索其涵义的那些外形,在我
                     的头脑里组成一部绚丽复杂的天书的钟楼、 野草之类的外形
                     书写下的那条条真理, 它们的首要特性都是我没有选择它们
                     的自由,它们全部以本来面目呈现在我眼前。 而我感到这大概
                     就是它们确实性的戳记。 (普鲁斯特,2012g:182)
                     在这一意义上,普鲁斯特认为,“非自主回忆”比“自主回忆”更为
                真实,后者是指通过理智的努力主动建构的记忆,前者主要是通过感性
                的真实被动复苏的记忆,“非自主回忆” 的真实性就在于它是被发现而
                不是被发明的。 因此,普鲁斯特认为,靠“非自主回忆”得到的道理比靠
                理智要更为深刻且必要。
                    综上所述,“非自主回忆”尽管来自偶发,个体对此也似乎无能为力
                (过去由哪个物、在什么时刻激发,个体无法决定),但深入“非自主回
                忆”的过程和去探究这一记忆本质的过程,是需要个体有探索能力的,
                即在被激发的记忆逐渐明晰的过程中,需要主体的主动性。
                    在《追忆似水年华》的尾声,叙述者马塞尔来到盖尔芒特公馆,从公
                馆大院内的石路,到汤匙敲在碟子上的声音,再到僵硬的餐巾,都令他
                有一种不由自主找回过去的感觉。可以说,某个“非自主回忆”的物的激
                发是“记忆巨厦”(即一段过去生活)的开端。 自开端起,“非自主回忆”
                可能会逐渐复原这一记忆巨厦,但复苏的过程有主体的探索和努力。 除
                上述对小玛德莱娜点心的追索外,还包括以下的主体行为:主体可通过
                艺术或其他形式固定这些非自主回忆恢复的“记忆巨厦”。
                         我怀着就我而言不断增长的喜悦逐渐深化餐刀撞击声,
                     或是逐渐深化使莱奥妮姨妈的房间以及随之而来的整个贡布
                     雷和它两侧的建筑进入我寝居的泡茶味道的意义。 与此同时,


                                                                          · 139·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