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社会》2022年第4期
P. 100
社会性个体的生成:杜威的儿童研究及其社会理论意涵
方向的技能训练,而是这些事物处在怎样的普遍关联中,如何在统一
和完整的世界中来理解这些事物。“这个时期的孩子感到了普遍化的
需要,也就是需要用某种方法来组织个体经验的各种细节。 ”(Dewey,
1966:158)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历史、文学、科 学 等 学 科 充 满 了 兴 趣 ,因
为这些学科能够让他超越个体经验的限制, 扩大自己的行动范围,在
更大的世界中发现和认识自己。 此外,孩子此时开始认真思考何为社
会、宗教和上帝。 孩子意识到个体只是世界构成的一个要素,对个体的
理解必然涉及个体所处的更大的世界。 孩子的兴趣从个体转移到了世
界,又从世界返回个体。“对普遍原理的兴趣与对细节的兴趣不是相互
排斥的,相反,它们走到了一起。 ”( MW1:218)因此,个体此时所呈现的
生命状态是一个来回往复的整体状态,个体行动的展开和世界意义的
显现同属于一个过程。 这也是生长的结构和内涵所在。
从行动机制的运作来看, 儿童个体之所以在此一时期转向更大的
行动世界,是因为他在经历过技能时期的训练之后,获得了普遍化的行
动手段或工具,那就是习惯。 在个体生命的前两个阶段,行动力教育的
目标是将个体的自然力量社会化和理性化;到了这一阶段,行动力教育
的社会化目标具体通过习惯的形成表达出来。 当个体的自然力量在“刺
激—反应”的行动机制中不断理性化和组织化,并在一个不断展开的社
会世界中获得明确方向时,行动就会获得特定的模式和框架,变成具有
社会规范性的习惯。 习惯同兴趣和纪律一样,源于个体的自然力量,但
它是自然力量沿着社会和精神方向进一步结构化的结果。“习惯形成的
过 程 , 就 是 自 然 冲 动 变 化 成 为 习 惯 的 过 程 。 ”(Dewey,1966:34、41;
LW17:305-306)
在通常的观念中,习惯是经由机械的重复、模仿和复制形成的,杜
威却选择从个体的行动机制出发, 将习惯的形成理解为个体行动在特
定社会方向上的成功展开和持续运作。 例如,我们尝试学习开车,除了
要调动和控制自己的身体力量,还要遵循特定的行车规范,在经历一次
次失败并成功地控制自己的行动后,我们才掌握开车的日常习惯。 习惯
是在行动的一次次成功展开中逐步形成的, 重 复 是其结 果 而非 原 因
( LW17:300-301)。 在此意义上,杜威不认为习惯是对个体自然力量的
压制或主宰,相反,习惯是自然力量在社会方向上的转换和释放。 好的
习惯是个体的自然力量充分社会化的结果。
· 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