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社会》2022年第3期
P. 25
社会·2022·3
传说。 15 !这似乎表明,即使在计于民之前当地已有若干口传版本的“豢
龙传”, 但处于上升期的计氏家族精英们将之斥为虚妄而不屑于表述
或给予重视。
不 过 ,到 了 计 于 民 的 时 代 ,这 一 情 形 发 生 了 很 大 的 变 化 , 计 氏 家
族开始进入盛极而衰的时期。 以 计于民所 说的计国选 作 为 计氏 迁 柳
的第一代,第四代计贤开启了家族科举成功的道路,第五代计宗 道 成
为进士,第六代计嘉邦中举人,第七代“亨”字辈众兄弟创造柳州科举
史奇迹。 但自此以后,计氏家族的科举步伐仿佛按下了暂停键 ,人 数
众多的第八代子孙多止于“贡生、庠生”一类功名,直到万历四十四年
( 1616 年)才 有计于民考 中 乡 试 ,此 时 距 离 计 谦 亨 考 中 进 士 已 过 去 了
50 年。 事实上,计于民也只是昙花一现,直到一百多年后的清乾隆六
年(1741 年),第十二代的计达世(计宗道直系后人)才考中举人。 16 也
就是从计于民这一代开始,计氏科举盛况不再,柳州的科举荣 光 已转
移至其他家族。
计氏家族的兴衰印证了传统中国“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说法。
也就是说,在传统中国社会,一个显赫的家族通常在延续两三代后 就
走向没落。 许 烺光(2001)等人曾深入地探讨过其中的缘由,在他看来,
中国 传统 文化 里 的 一 系 列 观 念 、制 度 与 规 则(如 父 子 同 一 性 、科 举 制
度、诸子平分家产等)周期性地削弱了富裕家庭子弟的能力和 追 求 成
功的动力,从而使这些家族很难长久地维持原有的社会阶层地位。 这
导致了中国社会的阶层流动性非常大,表现为地方社会各家族间的此
消彼长、变动不居。 这种社会阶层间的相对流动性或许有益于中国社
会的整体稳定,但对于个别家族而言,如何抵抗这种历史宿命,进而更
持久地延续家族的财富、权力与声望,成为了家族精英们需要 苦 思 冥
想的一件事。
很显然,此时的计于民需要面对和承担起这一家族责任。 其实从计
氏家族内部来看,计氏子孙的起落也很符合传统家族兴衰的说法,虽然
整个家族在科举上锋芒毕露,但在内部则是不同分支各领风骚、此起彼
伏。计氏开始在科举之路上有所成就是在第四代,共有计贤、计资、计贵
15. 除柳州各地方志收录的诸文献外,清代汪森的《粤西丛载》、王拯的《龙壁山房文集》
均收录有关于“豢龙传”的文章。
16. 参见:舒启,《柳州府志》(乾隆)卷二十三,广西图书馆藏。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