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社会》2022年第3期
P. 23
社会·2022·3
已经完全脱离计宗道的写实脉络而进入神话阶段, 在新的版本中,计
家豢养的“龙”的鳄鱼特征似乎被刻意忽略而直接将其标定为“龙子”,
受鳄鱼伤害的“同官之子妇”也被置换成了“村女”,一起大概率为鳄鱼
伤人的事件被渲染成了“童男童女”的献祭。 第三,故事的主题与重心
完全发生了转移,原来的鳄鱼伤人事件变成了一个龙子报恩的故事。
也正因如此,这一版本的“豢龙传”或许并非计于民或文应时原创,
可能受到了岭南流行的“龙母”神话(“秃尾龙”传说)的影响。“龙母”神
话是唐宋以来就在岭南流传的故事, 其基本情节是一名温氏女性在岸
边拾卵孵化得龙子,在养育过程中误断龙尾,此后龙子离家出走,最后
长大的龙子返回孝敬温氏,她也因此被称为龙母。 朝廷知道此事后遣使
征龙母入京师,至半途返回。 龙母去世之后,龙子移墓葬母。 因此,每当
清明时节岭南风雨大作之时,民间便称龙子来给龙母上坟了(蒋明智,
2004)。 这一神话故事支撑起了两广地区尤其是西江流域的龙母信仰。
在广东,这类传说叫做“掘尾龙拜山”(“掘”为粤语,即“断”的意思),在
广西则称为“特掘”“秃尾龙”传说(张艳,2008;蒋明智,2016)。 事实上,
这个传说还逐渐北上传播到江浙与山东等地, 近代以来更是传至黑龙
江,演化出著名的“秃尾巴老李”故事。 至此,“秃尾龙”传说成为了一个
全国性的故事系列(季中扬、马海娅,2019)。
在已经存在“龙母”信仰及“秃尾龙”传说的柳州地区,将其与“豢
龙传”关联在一起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首先,这两个故事的情节太
过相似,在计宗道时期,这条被豢养的鳄鱼已经被逐渐渲染成了一条
龙,这一点很符合中国传统对龙的认知。 14 而一旦成为龙,“豢龙传”与
“龙母”故事的情节就基本相似了,除了主人公的性别不同之外,故事
走向都是主人捡到龙卵,再孵化得龙子,既而养育长大,到后来龙子出
走,甚至连长大的龙子都有断尾的特征。 这样一来,既然“龙母”信仰里
的龙子会报答龙母养育之恩,计氏豢养的龙子自然也应报计公养育之
恩,由此就可以很自然地将龙母信仰中的报恩逻辑移植到“豢龙传”故
事之中。
这一过程未必是由计于民等人亲自完成的。 计于民在重修计永清
14. 有关龙与鳄鱼的关系是一个有趣的议题,很多人认为作为中华文明图腾的龙是对鳄
鱼形象的升华, 考古学家甚至还能依据历年考古学材料还原出鳄鱼演变成龙的历史过
程,具体可参见:刘蔚华,2000。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