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5 - 《社会》2022年第3期
P. 235

社会·2022·3

           (Crosnoe,et al.,2003)。 因此, 较高的学业水平会为个人带来更高的接
           纳度。 在我国的教育环境中,学业成绩好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奠定
           了学生在学校的“地位”,因而成为影响学生同伴关系的重要因素。 有
           实证研究发现,与欧美国家相比,学业成绩对同伴关系的强烈积极影响
           是我国独特的友伴网络模式之一 ( An,2022)。 不论在中小学生还是大
           学生群体中, 我国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始终是其接纳度的稳定预测因素
           (程诚等,2022;杨钋、朱琼,2013)。
               除学业表现外, 非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也是与青少年同伴关系紧
           密相关的个体层面的因素( Adler,et al.,1992;王 美 芳 、陈 会昌 ,2003)。
           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作为非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对朋友数量有
           显著的正向影响(杨钋、朱琼,2013)。 而兴趣爱好对青少年同伴关系的
           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运动能力是显著影响男孩接纳度的最稳定
           的因素,但体育爱好对女生接纳度的积极影响比男生小得多,甚至参与
           某些体育运动会对女生的同伴地位产生消极影响 (Rose,et al.,2011;
           Cairns,et al.,1998;Adler,et al.,1992)。 这很可能是因为体育和文艺领
           域存在着性别刻板印象,导致体育爱好对男生的接纳度影响更大,文艺
           爱好对女生的接纳度影响更大。
               此外,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仅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同伴关
           系 , 还 可 能 使 这 些 影 响 作 用 因 群 体 而 异( Bukowski,2011;Bukowski,et
           al.,2020)。例如,非精英阶层的青少年群体更有可能形成“反学校文化”
           和集体主义的群体规范( Willis,1977;Santo,et al.,2013),将自己置于学
           业的对立面,成绩优异的男生甚至可能遭到欺凌( Lehman,2015);精英
           阶 层 的 学 生 则 更 加 认 同 以 学 习 为 导 向 的 同 伴 文 化 ( Rumberger and
           Palardy,2005)。 因此,学业成绩和良好的行为表现对社会经济地位较高
           的青少年的接纳度可能影响更大。 然而,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 有
           学者发现, 虽然非精英阶层的青少年在学业成就和亲社会行为等方面
           的表现弱于精英阶层青少年, 但这些积极的个人特质却对非精英阶层
           青少年在同伴群体中的接纳度影响更大(Bukowski,et al.,2020)。
               兴趣爱好对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影响同样存在阶层差异。 基于美国
           的早期研究发现, 贫困家庭的子女更希望通过体育能力获得大学奖学
           金或成为职业运动员, 因此他们比富裕家庭的青少年更倾向于认为体
           育运动是同伴群体地位的重要评判标准(Eitizen,1975;Spreitzer,1994)。


           · 228·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