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6 - 《社会》2022年第3期
P. 176
竞争与博弈:课外补习的学业回报与心理健康代价
终有助于学生的教育获得(吴愈晓,2013;唐骏超,2015;吴晓刚,2016)
和地位获得(王威海、顾源,2012)。
在社会实践层面,随着用人单位对文凭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一学历
3
歧视现象屡见不鲜(武玮,2017;李彬、白岩,2020), 这无疑会促使就读
于重点学校对未来就业机会获得的重要性不断攀升。 因此,教育竞争的
本质是择校竞争, 能否进入重点学校成为决定个体生命历程和家庭阶
层跃迁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三,考试选拔制度在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因
此,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便成为学生、家长、教师的核心任务。在教育分
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是进入重点学校最重要的依据。 为了进入
质量较高的“名校”,家长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孩子的学业成
绩。 当学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存在不足和欠缺,满足不了家长和学生对
成绩提升的需求时,家长就会借助课外补习提升孩子的竞争优势,近年
来在国内家长微信群中出现的“鸡娃现象”便是最真实的写照(耿羽,
4
2021)。 另外,班级和学校的整体学业产出和成绩排名也是任课教师和
学校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 任课教师的薪资、奖金、晋升机会
等与学生平均成绩和优秀率之间高度关联(雷万鹏、马红梅,2019),这
也促使教师采取各种手段促进班级的学业成绩和整体的升学率。
基于上述三点,在教育资源和机会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就读于重点
学校较高的回报率和考试选拔制度塑造了一种具有竞争性质的教育资
源分配机制。在以学业成绩为导向的教育体制下,所有的学生、家长、教
师共同编织了一个庞大的学业竞争场域, 班级或学校成为应试机制下
的竞赛场。 在这场学业竞争中,同辈群体之间教育资源和机会的激烈竞
争属于零和博弈。 换言之,如果一些学生获得了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和
机会,则意味着另一些学生将失去这些资源和机会。 在零和博弈的驱使
下,无论竞争对手是否参与课外补习,参与课外补习都是行动者的最优
3.“第一学历歧视”也被称为“原始学历歧视”,是指用人单位根据本科是否毕业于“211”或
“ 985”院校的标准来筛选受聘者,即使是从“211”或“985”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如果本科
院校是“双非”(“非 211”或“非 985”)院校,仍有可能在劳动力市场中遭遇就业歧视。
4.“鸡娃现象”指的是近年来在大城市中产阶层家庭兴起的一种教育方式,即家长为了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打鸡血式”教育和培育孩子,不断为孩子安排各种学习任务和课外
补习(包括与课业相关的各种辅导班),以期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从而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
脱颖而出。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将这一现象搬上荧幕,引发全民热议。
·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