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社会》2022年第3期
P. 173

社会·2022·3

           背景、课外补习状况等个体层面的差异性,而没有将其置于学业竞争和
           博弈的背景之下, 忽视了同辈竞争对手的存在对个体课外补习学业回
           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二)课外补习的健康代价和健康回报
               目前关于课外补习参与效应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学业态度、 课堂表
           现、学业成绩、教育获得等各类学业产出上,鲜有研究者关注课外补习
           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以及课外补习、学业成绩、心理健康三者的
           内在联系。 本文尝试结合现有文献,梳理出课外补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
           影响和作用机制。
               1. 课外补习的心理健康代价:“角色压力理论”和“睡眠剥夺理论”
               课外补习的“健康代价模型”认为,参与课外补习既是“睡眠剥夺效
           应”的直接诱因,也是竞争压力和学业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从而促使
           个体的心理健康处于较低水平。这一解释模型以“睡眠剥夺理论”和“角
           色压力理论”为代表( Kuan,2018)。“睡眠剥夺理论”认为,在总体课外
           时间既定的情况下,随着投入课外补习时间的增加,学生的睡眠时间和
           质量也会不断降低,而睡眠质量的下降将使个体出现焦虑、抑郁、负面
           情绪等内在行为问题的可能性增大 ( Yoo,et al.,2007;Gujar,et al.,2011;
           Gruber,et al.,2012), 进而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负向冲击(Meijer,et
           al.,2010;Pasch,et al.,2010)。
              “角色压力理论”认为,制度化的社会角色是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 Pearlin,1989)。 相较于未参与课外补习的个体,参与者对“学生”社会
           角色和身份的认同水平较高, 对学习精力和耐力的要求也高于自身所
           具备的能力,这就使得参与者往往处于角色超负荷状态。 即使学生缺乏
           动力,但“望子成龙”的父母也会施加各种压力,迫使其参与课外补习,
           进而服从父母所期望的角色义务,这将导致学生持续处于“角色束缚”
           状态而不能自拔。 无论是上述何种角色压力状态,都有可能对学生的心
           理健康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课外补习的“健康代价模型”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
           关注,得到不少实证研究的支持。 基于全国代表性的初中生研究数据,
           胡舒和牧正(Hu and Mu,2020)发现,参与课外补习显著降低了学生对
           未来的信心,增加了学生的抑郁程度。 另一项基于中国台湾地区的追踪
           数据也发现, 投入课外补习的时间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


           · 166·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