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社会》2022年第3期
P. 113
社会·2022·3
2014:10)。“梅党”众人及社会上层对梅兰芳的支持,让他坚定了赴美演
出的决心,他曾表示:
我花了好几万块还是小事,离开北平之前,亲戚、朋友、
学界、政界,整个市政府,都给我饯行,送我出国,我若不去,
只有跳黄浦江,没有脸再回北平。 (齐如山,2014:210)
基于上述原因, 梅兰芳等人选择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赴美演出似
乎成了一件既顺其自然又令人惊奇的事情, 受西方文化影响而肇始的
“国 剧 运 动 ”也 势必 要 把 改 造 的“成 果 ”拿 到 世 界 舞 台 上检 验 ,这 也 是
“国剧学会”诸成员意欲“发扬国剧”的必然之举。
五、制造“梅兰芳”:编戏、排名与外交
梅兰芳赴美演出的准备工作历时近 8 年,其中,有的内容是专为梅
兰芳赴美而准备的,例如筹集赴美资金、联络在美人员、在国外宣传梅
兰芳等,另一些则起到了间接促进作用。
(一)脱颖而出:古装新剧的编制
“宣末民初,梅兰芳初成名,戏码居孟小茹、王凤卿之次,至洪宪时
代,兰芳编新剧,创古装,自成一军,始演大轴”(葛献挺,2007:52-53)。 11
由此可见,编演新剧尤其是古装新剧奠定了梅兰芳在剧界的地位。 自
清末以来,现代戏的排演一直是困扰传统戏曲行业的关键问题,即便
当时西方的舞台布景、艺术手法、导演制度、剧场空间等或多或少影响
到了京剧行业,但是如果没有现代题材的时装戏,京剧便很难长久立
于现代社会。 对于上述情况,梅兰芳游美途径日本与书法家横田氏对
话时曾说:
在现今的世纪里,无论什么事业,都要有世界的眼光,才
可使之存留下去, 若是仍旧守着闭关主义, 那就有被淘汰的
危险啊。 (李斐叔,2015:22)
虽然民国时期曾有多次时装戏改革尝试,但大多以失败告终,或是
排演的新戏只能在形式上做文章,生命力远不如传统戏那般持久。 受到
西方现代文化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梅兰芳也曾在民国初年排演了《孽
海波澜》《邓霞姑》《 一缕麻》等具有现实主义特点、反映现实社会问题
11. 所谓“大轴”即是演出的最后一场,一般由最叫座的“角儿”主演,而对演员来说,这亦是
地位的象征。“压轴”是指倒数第二场,在如今的用法中,“压轴”已与“大轴”无异。
·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