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社会》2022年第3期
P. 109
社会·2022·3
其中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国剧运动”自身的因素———未能将大众引
入讨论之中。“国剧运动”的主体“新月派”认为,当时中国旧戏的观众
大多具有低级趣味。由此可见,“新月派”对戏剧改革的态度有贵族化倾
向,失去了一般民众的支持。而田汉所发起的“新国剧运动”则主要影响
着以上海为中心的南方部分地区,并没有产生全国范围的影响力。
(三)“国剧学会”的成立与京剧“国剧化”
在余上沅等人发明“国剧”一词之初,以齐如山为代表的“梅党”诸
文人便将“国剧”直接等同于京剧。 直到 1931 年 5 月,齐如山、胡伯平、
8
梅兰芳、余叔岩等一批演员发起成立了北平国剧学会, 以此为依托,开
展了种 种 以“国剧”为名义 的活 动,这 才 真正将“国 剧 运 动 ”推 向 高 潮
(徐 珺,2019:60),并将“国剧”概念带入大众的视野。 而此时“国剧”又
有了新的解释,不再是此前余上沅、赵太侔等人所提倡的“未来的旧戏
与新剧”,而仅指“京剧”。 1931 年 5 月,“国剧学会”编纂的《戏剧丛刊》
发刊词写道:
旧剧固有缺点甚多, 然其中所含之学理与艺术, 确有不
可磨灭之精神与丰富之价值。 故吾人认为,欲创一新国剧,必
从整理旧剧入手。 旧剧非唯足供民众之娱乐而已, 其在学术
上尤有阐扬之必要。 (傅云子,1931:1)
由此可见, 国剧学会成员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与余上沅等人不谋
而合,整理“旧剧”成为了创立新“国剧”的必经之路。 当“国剧运动”的
话语权转移到国剧学会时, 梅兰芳更进一步地被界定为“中国最好戏
剧”的代言人。 20 世纪初,梅兰芳几次出国演出的成功使得京剧受到知
识界前所未有的重视,也使一批“梅党”成员开拓了舞台艺术以外的理
论探索之风(徐珺,2019:173)。 正是受到“国剧运动”思想以及“新青年
派”之批判的影响,京剧的“旧剧整理”工作走上了一条充满张力的道
路。 一方面,齐如山、梅兰芳等人试图抛弃此前京剧单纯的“娱乐商品”
属性,追求本身的艺术性与纯粹性。在此之前,余上沅、张太侔等人就阐
8. 国剧学会的成立本身就是梅兰芳赴美演出的目的和成果之一, 虽然学会成立于梅兰
芳赴美之后,但是齐如山等人将京剧称为“国剧”则早在此之前,赴美对于他们来说即是
“发扬国剧”的重要举措。 在多次饯别宴的讲话中,梅兰芳都提到了“发扬国剧”,并以此
为理由为其赴美正名。 国剧学会实际上是将社会上已经达成共识的“国剧即京剧”的观
念正式学术化和概念化了。
·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