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社会》2022年第2期
P. 25
社会·2022·2
敬派教义对“感情”和“权威”的重视直接为两大解决思路———民族主
义和保守主义———贡献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首先,19 世纪的德意志民
族主义表现为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的运动,这种思潮在古典浪漫主
义文学中得到集中的体现。 当时,德意志人苦于启蒙运动过度宣扬理
性主义而忽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让文学与艺术变得刻板而
毫无生气,再加上德国对法国的拒斥,因此,渴望情感需求的德意志人
开始另辟蹊径,在文学作品中逃避现实、幻想自由,渴望重新回到古老
的半自然的政治和社会秩序中。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性人物诺瓦
利斯和施莱尔马赫等都特别强调精神经 历 的重要性 , 注 重信 仰 的培
育,而他们无一例外都具有虔敬派的家庭背景。 这种虔诚而充沛的虔
敬主义式宗教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抵制理性主义的精神源泉,也构
成了他们所倡导的文化民族主义的坚实基础(刘 新利 、邢 来 顺 ,2018:
469-470)。
其次, 法国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拿破仑占领后进行的改革让普鲁
士各种传统和原则受到极大的冲击。 普鲁士精英出于对革命和改革不
断蔓延的恐惧,开始提出较为系统的社会政治领域中的保守主义思想,
其基本原则是回归传统、 维持秩序和稳定以及强调普鲁士传统政治领
导阶级(如君主和贵族)的权威。 这种对“权威”的重视能够直接从虔敬
主义思想中得到支持和论证, 这就是拿破仑战争促使相当一部分普鲁
士人复兴虔敬派运动的原因———他们试图在宗教复兴中寻找针对新的
政治和社会现实问题的答案。 由此,虔敬主义与 19 世纪新构建的保守
主义意识形态开始融合在一起。
正是通过与新兴的德意志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融合, 具有内在不
稳定性的虔敬主义在 19 世纪转型为“新虔敬主义”。 与在三十年战争的
军事冲突和动荡中产生了虔敬主义类似,19 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所开
启的革命时代出现了“新虔敬主义”。 但与之前重视社会改造的虔敬主
义不同,新虔敬主义运动更多由保守贵族领导,强调国家的政治权威。
同时, 虽然新虔敬主义者也像此前的虔敬派一样致力于在德国人当中
巩固基督教信仰, 但他们为这种信仰赋予了更明确的政治含义———他
们倡导的基督教国家在宗教色彩浓厚的同时,更具有政治性和民族性。
可见,诞生于大革命时代的新虔敬主义是一种政治性的宗教思想,它将
早期虔敬主义的宗教理想进行了民族化和政治化改造, 从而将宗教信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