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社会》2022年第2期
P. 20

虔敬主义伦理与普鲁士官僚制精神

                    要阐明虔敬主义的宗教思想, 我们不妨将它与加尔文主义进行对
                比。 二者虽然都具有宗教改革后的禁欲主义特点,但虔敬派还有如下三
                个特质:首先,虔敬主义更富有“感情”。 加尔文宗崇尚“有效的信仰”,
                教导信徒将自己作为“神力的工具”,通过自身主动、客观、有序的工作
                和生活状态来增加神的荣耀, 借助社会秩序的理性构建以确定自身的
                恩宠状态 (韦伯,2007:95-96)。 其理性的禁欲维持致力于促使信徒抑
                制“一时的感情”,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整体人格,克服本能的享乐状态
                (韦伯,2007:104)。 为了实现这种规训的整体性,加尔文十分看重规则
                和细节,所著《基督教要义》的文风“有条不紊、几乎拘泥于细节”,该书
                也成为卷帙浩繁的系统著述( Gonz觃lez,1987:174-175)。 与加尔文主义
                不同,虔敬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路德宗,其教义因此具有更多的感
                情因素。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 justification by faith),而“称义”只
                有来自信仰,这是一种完全内向的感情性虔诚,信徒们追求的救赎状态
                是“神秘的合一”———信徒感受到神灵进入自己的灵魂,从而获得全身
                心的安宁与欢愉(韦伯,2007:95、116)。这样一来,信徒处于被动接受的
               “神力的容器”中,渴求感知上帝的恩宠。 为了实现信徒的沉浸感,路德
                宗在宣传中多采用充满激情的表达方式, 这种形式被宗教史学家冈萨
                雷斯(Gonz觃lez,1987:174)称为“戏剧性的和振振有词的立论”。
                    其次,与主观感情体验一脉相承的是它对于“现世”的重视。 受加
                尔文宗“预选说”的影响,其信徒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证明”自身被上
                帝选择,在彼世获得上帝的救赎(韦伯,2007:128),这种“彼世的救赎”
                极大地贬抑了当下此世的意义。 虔敬主义则不然,其教义十分重视对此
                世体验的追求。虔敬派继承了路德宗的神秘主义色彩,“因信称义”中的
               “义”有“ 被 归 还 ”的 意 味 ,是“上 帝 向 我们宣 布的 赦 罪 令 ,尽 管 我们有
                罪,但仍然宣布我们称义”(Gonz觃lez,1987:57)。 弗兰克追求生活的喜乐
                并信仰“活的经验”(living experience)———在从事那些为了推进上帝对
                世界之计划的行动时, 直接感知到自身与上帝意志的结合(Gonz觃lez,
                2010:261)。 在这种神秘主义思想下,虔敬派信徒相信,只要保持谦卑、
                服从律法,迟早会得到上帝的恩典(Gawthrop,1993:143)。 虔敬派教义松
                弛了禁欲的严格性和不被救赎的紧张感(韦伯,2007:128),而这恰恰是
                加尔文式宗教体验的核心特征。 这便是虔敬主义有别于加尔文主义的
                第二大特点———与“现世”和解。


                                                                          · 13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