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7 - 《社会》2022年第2期
P. 177
社会·2022·2
成完整的世界图景,始终是本雅明重要的努力方向。 如上文所说,在本
雅明那里, 实现这种关联和完整的可能性正是由耶拿浪漫派的批评概
念提供的:批评继承了费希特的认识论原则,通过搁置“认知主体”偶然
的、主观的意见,对承载于“被认识者”之中的客观精神进行哲学式的阐
发,并在具体的处境中完善对客观精神的理解(施莱格尔,2012:357)。
在这一“渐进的”“总汇的”批评过程中,客观精神逐渐得以显露,被割
裂的有限个体中纯粹且先验的形式法则也重新被关联起来。
与这一批评式的沉思过程相应,《怯懦》中的诗人不再像《勇气》所
描述的那样,仅仅与众多生灵同源( verwandt),而是“熟知(bekannt)这诸
多 生 灵 ”(本 雅 明 ,2014:165 -166、180; Benjamin,2011:181 -182、192;
Benjamin, 1977:125、113-114)。 本雅明认为,这种“熟知”的关系并不是
指共同的世俗生活, 而是意味着诗人与众多生灵在思维的过程中实现
了精神层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由此,每个个体自身的界限和缺憾被超
越和克服,获得了更加丰富的精神内容,直至融汇成一个无限关联着的
“精神的宇宙”(ein geistiger Kosmos)。 作为《评荷尔德林的两首诗》的结
论,《怯懦》这首诗所塑造的诗人是神圣而清醒的,他有勇气面对和接受
无法感知到神意的现实世界,并经由哲学式的思考,清醒地认识到自己
在精神生活中的位置, 重新建立起他与周围生灵和神意之间的精神关
联( Benjamin,2011,1974,1977)。
五、本雅明的浪漫派研究及其对现代性危机的回应
如上文所说,在本雅明那里,冷静而清醒描述的不仅是批评理论对
客观精神法则的追求,同时也是浪漫派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样态,它为
本雅明回应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提供了可能的路径。 为了进一步理解
浪漫派对于应对现代性危机的意义, 本文尝试以本雅明的相关文本为
依托, 澄清这一派别认识现实世界以及它与精神理想之间关系的基本
方式,而这也是浪漫派理解和应对危机处境的前提和基础。
(一)两种世界观:从歌德到浪漫派
本雅明对浪漫主义世界观 的理 解 是通过 对 歌 德 和 浪 漫 派 的比 较
表达出来的。 在《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的结尾,本雅明(2014)
(Benjamin,1974:110-119)比较了歌德和耶拿浪漫派在艺术理论上的差
别。而到了《评歌德的<亲合力>》时,他更加明确地指出,这一艺术理论
·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