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1 - 《社会》2022年第2期
P. 181
社会·2022·2
德林的两首诗》中,他认同的不是超凡脱俗、有勇气孤身赴死的英雄,而
是和众人一样困于庸常但仍然不放弃寻求精神世界的诗人 (本雅明,
2014;Benjamin, 1977)。 在《评歌德的亲合力》中,本雅明(2016)(Benjamin,
1996)强调的是四个主人公犹豫不决的个性,他们既无法真正为爱情献
身,也缺少内在的道德驱动。 到了《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本雅明(2013b)
(Benjamin,1974)又将被施米特寄予厚望的主权者拉下神坛,强调他在
分享神圣荣光的同时也承载着普通人的软弱和罪恶(王利平,2004)。 此
外,在后来的波德莱尔研究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的
写作对象都是被进步的潮流裹挟着, 为了外在的欲望而不停奔忙的大众
(本雅明,2013a;Benjamin, 1974)。
针对本雅明宁愿坚守不完满的现状, 也不以想象的方式贴近理想
世界的倾向,阿多诺( 2011:103-105)评论说,“强调从具体的现实出发”
构成了本雅明思考方式的重要特征。 阿多诺甚至认为,本雅明区别于同
时代其他思想家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他赋予具体现实以特殊的位置。 他
从不把具体的现实降格为某一概念的例证,甚至在极端无望的处境中,
他也不愿意为了寻求慰藉而把某个意象想象成弥赛亚的降临。 相反,他
总是对“物质”报以“最亲切的忠诚”,“深入到最些微之处”,细致地探
究“现实的每一个细胞”,他认为只有如此,才能得到有价值的知识或实
现灵魂的救赎。 他对真理和救赎的要求越是迫切,就越是对一切成体系
的科学和理论保持着应有的谨慎, 警惕地审视着这些学说是否以“使
命”“关怀”“诚实”等名义扭曲了事实本身;他也更加“盲目地服从于材
料”,甚至“极其认真地”认为,“需要几分愚蠢才能想出一个有价值的
思想”(阿多诺,2011:105)。
但是, 对具体现实的关注并不意味着要完全地沉浸在零碎的物件
和琐屑的日常中。 在阿多诺(2011:102)看来,本雅明对具体甚至微小之
物的重视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以为他只是要将现实还原成废墟里的瓦
砾堆,缺少对整体生命的关照,甚至以为他自己的思想也只是一些零散
的、具有启发性的看法,从未形成任何体系或完整的世界观。 基于这种
误解,阿多诺(2011:102)指出,本雅明关注具体现实,有意躲避成体系
的学说,这是为了避免陷入某种由单一体系所确定的看待现实的视角,
而看不到事实的全部内容, 他瓦解虚假的一致性的主张实际上也是为
了发掘事物之间真正的关联。 在同样的意义上, 阿伦特(2014:30-31)
·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