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3 - 《社会》2022年第2期
P. 183

社会·2022·2

           实世界里挖掘出美和真理。
               冷静而清醒描述的也是本雅明及其笔下的现代人在面对现实世界
           时的状态:现代人要实现精神得救就必须坚定地进入现实生活,在此世
           生存中确立起救赎的决心,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和命运,并借由严格而谨
           慎的批评和翻译,重新建立起与神意和理想的精神秩序之间的关联,在
           此世生存中 努 力 实现 整 全 的 生 命 。 在 这个 意 义 上 , 本 雅 明( 2016:4)
          ( Benjamin,1994:88;Benjamin,1996:298)笔下的批评家就具有冷静而清
           醒 的 形 象 :“如 同 炼 丹 术 士 …… 对 他 来 说 , 只 有 火 焰 本 身 是 待 解 之
           谜———生命力之谜”, 经由这火焰,“时代的表象最终化为轻飘飘的灰
           烬”,最终,只有象征着美和真理的火焰在永恒中燃烧。

               六、结语:耶拿浪漫派的精神气质和漫游者形象

               本雅明对耶拿浪漫派的研究回应了 19—20 世纪德国的社会危机。
           面对彻底理性化的资本主义文明和日益走向特殊主义甚至民族主义的
           青年运动,本雅明通过对批评概念的梳理和对清醒气质的刻画,提供了
           一种在现代社会重新获得整全生命体验的方式。 这使得现代个体对精
           神生活和意义感的追寻,能够突破以高效、成功为主导价值观的城市文
           明,同时也不必陷入偏狭的主体幻想和危险的特殊主义之中。
               而在本雅明对德国社会危机的回应中, 批评理论以及冷静而清醒
           的气质提供的是一种在现代城市文明中坚定生活并寻求精神价值的方
           法,它可以在现代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中加以说明。 同时,冷静而清醒
           描述的还是这样一种现代人的形象:他坚定地在尘世中生活,又与现实
           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能够对现实进行反思和审视。 坚定地在尘世中生存
           意味着不依赖于主观的体验和感受,也不寄托于死后的世界。 在本雅明
          (Benjamin,1977,2011)看来,资本主义世界理性化的过程容易让人对于
          “普遍”“客观”的事物失去信心,从而强调与“主体”“感觉”“个性”有关
           的内容。 但是,本雅明(Benjamin,1977, 2011)同样认为,对主体感官的
           过度依赖,会让现代人成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坠入自身偏狭的感受之
           中, 从而无法与艺术作品、 其他个体以及整个世界真正建立起精神关
           联。 而与现实保持一段足以对之进行审视的距离,意味着尽管现代世界
           已经经历了不可逆转的理性化, 世间万物也都沦为实现目的过程中的
           一个环节,但是人们仍然需要保留足够的内在力量,从而在这场“进步


           · 176·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