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社会》2022年第2期
P. 171

社会·2022·2

           识,批评也同样不会兴旺。 对历史和流传下来的东西进行哲学式的澄清
           和考察,无可争议就是批评;而对哲学进行历史的关照,也同样无可争
           议地就是批评……最困难的事莫过于能够观察、刻画、重构另一个人的
           思维,而且把他整个的精妙之处也观察、刻画和重构出来……只有当人
           们能够重构一部作品、一个思想的发展过程和构造时,人们才可以说理
           解了这部作品、这个思想。 这种透彻的理解如果要用确定的词来表述的
           话,叫做准确地揭示特点,这才是批评的本行和内在本质”。
               2. 从有限的作品到无限的理念
               在本雅明(2014)(Benjamin,1974)看来,耶拿浪漫派通过具有历史
           性的文学作品揭示客观真理的努力, 开创了不同于古代批评的现代批
           评理论,而《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这部作品就是对这项开创性
           工作的具体讨论。 在这一文本中,本雅明( 2014:78)(Benjamin,1974:66)
           指出,批评作为一种对艺术作品的认识,体现着费希特提出的思维者
           之间的认识过程。 这意味着批评者在对一部作品进行认识和批评时,
           要像哲学家对待“被”思考的对象那样,把艺术作品也视为“正在思考”
           并且正在生成“自身认识”的事物,从而以“自身认识”为基础进行研究
           和批评。
               那么,就艺术作品而言,“自身认识”又是什么? 与这一问题相关,
           本雅明( 2014)(Benjamin,1974)指出,人们通常会认为,一部经典作品是
           由拥有超凡创造力的伟大作者书写的。 如果根据这种看法,作品传达出
           来的思想就是作为主体的作者进行思考的结果,这样一来,作品的自我
           思考和自身认识的生成就成了无法理解的事情。 但是在本雅明和耶拿
           浪漫派那里, 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所讲述的故事和传达的思想都不是
           某个主体创造力的副产品, 而是来自于自然或现实世界普遍存在的精
                                                                  4
           神法则 ( die Gesetze des Geistes)。 在关于语言哲学的论文中, 本雅明
          ( Benjamin,1996:62-68)提出了相似的观点:艺术作品、自然、法律乃至
           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 都先天地包含着一种独立于人类及其思维活动
           的精神法则, 人只能通过语言能力对它进行描述和表达, 而不能创造


           4. 在这篇论文中,本雅明(Benjamin,1996)将普遍存在于世间万物中的精神法则归因于
           上帝,认为它是上帝在创世过程中就浇筑于事物之中的。 也就是说,它的存在不依赖于
           人类的认识或行动过程。 在这一绝对客观的力量面前,人只能在思维中观看它,并在语
           言中(人类的语言能力同样也来自于上帝)把它表达出来。


           · 164·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