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9 - 《社会》2022年第2期
P. 149
社会·2022·2
的父亲不在家中而是“去了前线”。 (弗洛伊德,2020:12、16)
战争的表象无非更深层的人类本能的反映。 快乐原则的失效促使
弗洛伊德回过头来重新评估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之间的关系。 他现在
认识到,过去对现实原则的把握实际上是把现实等同于一种知觉现象,
故而因现实导致的“不愉快”并不与快乐原则占优势这一情况矛盾(弗
洛伊德,2020:9)。如今通过对强迫重复现象的观察,他所理解的现实原
则有了不同的意味:强迫重复是一种比它所压倒的快乐原则更原始、更
基本、更富于本能的东西,由它揭示的现实原则根本不是心理器官表层
感受外部刺激的机能, 而指示着心灵最深处完全由人的自我起作用的
源始经验在快乐原则的优势作用还未发生时就已完成了 (弗洛伊德,
2020:39)。
“超越快乐原则”的现实原则的本能根据又在哪里? 如果说个体的
爱欲力比多的根源在于无限回溯到和母亲结合的“子宫之内”的生活,
那么如今的弗洛伊德已经不满足个体历史的解释效力,而是要从“有机
体的历史过程”来解读新本能原则的实质。 他这样写道:
然而,“本能的”一次又如何与强迫重复相联系呢? 在这一
点上,我们不能不觉得我们也许发现了各种本能所共有的、可
能还是整个有机生命都具有的普遍性质的痕迹。 人们对这种
普遍性质至今尚未有确定的认识, 或者至少还没有明确地强
调过。 因此看来可以这样认为,本能是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
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 (弗洛伊德,2020:47)
要想证明这一点,看看鱼和鸟的迁徙是为了回到种群原来的地方,
看看胚胎复演着早期生命阶段以及器官的重生,我们不就相信,有机体
的本能不就是强迫重复回到物种的原始状态吗? 再往前进一步,我们将
承认,一切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 12 假如我们必须死,那么死亡首先
会使我们丧失自己最钟爱的人;相较死亡本能,爱欲力比多只是偶然和
例外,我们又能否坦然接受这一无情的自然法则呢?
文明状态里的人类当然不可能纯然地面对死亡本能, 强迫重复及
12. 保罗·利科从解释学的角度详细考察了弗洛伊德论证死亡本能的逻辑推理过程。 他
指出,弗洛伊德在此较少遵循解释学而最大程度遵循了思辨原则,因此与其说死亡本能
是一个被确定无疑地证明了的东西,不如说它是 一个假 设或“思辨 前提”(参 见:利科 ,
2017:197)。
·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