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社会》2022年第1期
P. 52

家屋与主客:康定锅庄“女性当家”与“权威中介”的再思考

                    除了上述情况, 分家导致房名变化的另一种情形则是分家后获得
                了完全不同的房名。 上文已提到,由于女儿出嫁,“嘉绒色”由“嘉拉”分
                出。然而此次分家并没有使用“上下”来表示两家,而是后者获得了一个
                全新的名字。 从分家房名的语言学特征来看,上下房名体现的是转喻的
                逻辑,“瓦 斯 碉 妥 玛 ”和“瓦 斯 碉 夏 玛 ”都 属 于瓦 斯 碉 的 一部 分;而“嘉
                拉”和“嘉绒色”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词,分出去的家也是独立的一个整
                体,类似于隐喻,二者互不隶属,在象征层面没有等级差异。
                    (三)锅庄的汉姓与绰号
                    如果说房名是锅庄表达身份、说明社会位置的语言,那么在此基础
                上又衍生出另外一个次级语言,即汉姓。 谭英华(2006:249)观察到,在
                当时康定的上层阶级中,“许多典雅名字的主人, 身上却流着汉藏两族
                的血”。 事实上,不止是汉藏通婚的后代拥有文雅的汉名,像嘉拉、瓦斯
                碉这些未曾与汉人联姻的家庭也拥有自家的汉姓, 甚至按照字辈的规
                则给子女取了相当文雅的汉名。
                    康定锅庄汉姓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为附会,另一种为随汉
                族上门女婿改姓。 其中附会又分两种:第一种,附会清朝皇族的名号或
                御赐汉姓,在康定的家庭中,主要有嘉拉、嘉绒色和瓦斯碉使用这种方
                法来说明自家汉姓的由来;第二种,附会藏族历史上的大人物,比如萨
                根果巴家的汉姓为“罗”,这是因为他们自认为康藏大商人罗布赞布的
                后裔,于是音译其名字的首字作为自家的姓(详见表 1)。 除附会外,清
                末民初以来,锅庄也借由婚姻获得汉姓,其主要方式是招赘汉族女婿。
                例如, 效白仓锅庄原来不姓汪, 招汉藏混血的赘婿汪承忠后才被称为
               “铁门坎汪家”(谭英华,2006),后来汪的女儿招赘军官李正光,又改称
                为“李家锅庄”。 还有“曲里巴巴”(chu鄄gnyis鄄bar鄄pa)原本为白家锅庄,招
                赘邱秉忠后就被称为邱家锅庄;再如“桑卡仓”(bsam鄄kha鄄tshang),招了
                一位四川邛崃的汉族商人, 名为张西泰, 因此就被称为“张家锅庄”
                ( Yudru Tsomu,2016:327);而“帕 初 仓 ”(phag鄄phrug鄄tshang)原 为 白 家 锅
                庄,后由赘婿杨海廷继承而改姓杨(谭英华,2006:247)。
                    谭英华( 2006:247)认为,锅庄改姓意味着“交出主权”,即锅庄的主
                人从女儿变为了上门女婿,主理锅庄内外事宜,“招有赘婿而不曾改的,
                便是主权未曾转移,依然在女主人手中的表示”。 嘉绒色锅庄便是一个
                例子。清末时其女主人夫死,遂招一蒋姓汉人,生一女名木秋云,父母又


                                                                          ·  45 ·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