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社会》2022年第1期
P. 46
家屋与主客:康定锅庄“女性当家”与“权威中介”的再思考
闹的小城沿着河流不断延伸。
在明清时期的汉文史料中,“打折多”曾作“打折卢”和“打煎炉”,
清朝康熙后通译为“打箭炉”。 任乃强(2009:63)在《西康图经》中就曾
说道,“西康第一都会为打箭炉,省称炉城”。 而“康定”之名实际可追溯
到清末赵尔丰经营川边之时,他将“打箭炉厅”改为“康定府”后,这一
名称才流传于世。
在康定,过去流传着这么一句古话:“主人嘉拉甲波( bdag鄄po鄄lcags鄄
la鄄rgyal鄄po),第巴瓦斯碉巴(sde鄄pa鄄dbal鄄gsas鄄skyabs鄄pa),喇嘛 多 吉 扎巴
( bla鄄ma鄄rdo鄄rje鄄brag鄄pa)”。 它描述了改土归流以前,明正土司、瓦斯碉
家族和金刚寺所形成的紧密联盟。 其中“瓦斯碉”家族是清末民初“康
定锅庄之巨擘也”,其“建筑之丽,积蓄之富,并推炉城第一”(任乃强,
2009:62-63)。清初,打箭炉正式设关开市,之后逐渐在汉藏贸易中占据
重要地位,一度被称为“小上海”。 而原本以听差纳贡为主要职能的“锅
庄”,也由一种准“行政机构”演变成一种经济制度( Yudru Tsomu,2016:
299-302)。 随着茶市兴盛,帮驻家冲本卖货买茶很快成为头人们的主要
事务。 彼时,康定尚未形成由康藏冲本和内地汉商进行直接交易的自由
市场。 相反,茶包向来都是“赊销”:当茶叶产量高时,冲本以赊账的方
式将茶包先行运走,后陆续付钱;当茶叶供应紧张时,冲本则“把货物折
成茶包或其他所要买的东西赊销给各帮字号, 各帮字号下半年陆续付
茶”(包保邓朱仁青,1988:31)。 因路途遥远,牛驮马运,冲本们一年只
有一次来回的生意,因而赊销的货物全由阿加卡巴点头运作。 可见,由
于长途贸易的时间成本及茶市本身的波动, 冲本到康定贸易需要依赖
当地的社会组织,而后者主要凭借自身的权威和信誉为客商介绍生意、
提供担保,从而促成交易的达成和市场的正常运转。 资料显示,跟土司
关系更近的锅庄往往能获得更高的经济地位,参与等级更高的交易。
从组织形式上看, 康定锅庄直接以当地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
家屋———为依托,一个家屋的房名就是该锅庄的名字。 历史上,一家一
庄是康定锅庄的基本格局, 而房名是维持自身边界的原则。 例如,“嘉
拉”(明正土司之房名)、“瓦斯碉”(包家锅庄之房名)、“嘉绒色”(木家
锅庄之房名)、“效白仓”(铁门槛锅庄之房名) 就是他们常常挂在嘴边
的名字。 尽管这些房名的具体含义不同,但它们作为抽象的概念相互区
别、相互界定,不同房名之间以相互联姻为纽带,共同构成了一个地域
·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