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社会》2021年第6期
P. 75
社会·2021·6
根据图 9,可以依据任务难度和验收难度的高低组合,使用二维矩
阵刻画最优治理模式的分布特征(见表 10),进一步总结该维度下最优
治理模式静态选择的命题 1。
命题 1:当任务“易做易查”时,最优治理模式为松散关联型;当任
务“易做难查”时,最优治理模式为高度关联型;当任务“难做难查”时,
最优治理模式为行政发包制;当任务“难做易查”时,行政发包制与高度
关联型都有可能成为最优。 进一步的抉择取决于任务风险的高低:若任
务风险较低,最优治理模式为行政发包制;若任务风险较高,则为高度
关联型。
表 10:“任 务 难 度 — 验 收 难 度 ”维 度 下 最 优 治 理 模 式 分 布 矩 阵
验收难度
难(低 p) 易(高 p)
任务难度
行政发包制 高度关联型或行政发包制
难(低 π)
(模式 2) (模式 1 或 2)
高度关联型 松散关联型
易(高 π)
(模式 1) (模式 3)
命题 1 的含义可根据任务属性进行解释。 第一,若任务“易做”,三
种治理模式在激励效果方面的差异不大。 同时,松散关联型中的验收方
隐瞒真相的动机较小,此时,行政发包制与松散关联型相比,其防止策
略性隐瞒的验收效果优势不明显, 反而松散关联型中的验收成本优势
得以发挥。 因此,当任务易做时,可以首先排除行政发包制。 进一步说,
若任务易做同时验收难度较高,相对于节约验收成本,降低验收难度就
更为紧要,因此具有验收效果优势的高度关联型即为“易做难查”时的
最优治理模式。 反之,若验收难度低,此时松散关联型的验收成本优势
将得到发挥,从而成为“易做易查”时的最优治理模式。
第二,若任务难做,由机制 3 可知松散关联型的中间政府将有很大
动机对上隐瞒真相,从而扭曲信息,降低验收效果首先被排除,高度关
联型和行政发包制两类治理模式更具有验收效果优势。 对比两者,任务
风险则成为主要权衡因素。 由于任务风险的变化不在此二维图中刻画,
因而两种模式都有可能出现。 直觉上,任务风险较高时,更有可能采用
高度关联型治理模式,反之,则采用行政发包制治理模式。
命题 1 对应了中国政策治理中的经验事实。 以妇女小额贷款财政
贴息项目为例。 最初的执行过程具有以下特点:缺乏任务执行经验,任
·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