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社会》2021年第6期
P. 74
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与转换:一个正式模型
散关联型模式中验收到真相的概率较低且中间层存在隐瞒动机, 因此
高度关联型和行政发包制具有优势;从验收成本看,松散关联型的模式
优势明显;在激励效果方面,行政发包制和松散关联型通过下放激励权
提高任务成功概率,从而更具优势。 例如,任务难度较高时,治理模式 2
与治理模式 3 将提升激励效果,但在模式 3 下隐瞒真相的可能会更高。
综合两种效应,难度大的任务应使用行政发包制的治理模式。 同理,松
散关联型模式更可能应用在难度较小且容易验收的任务上, 因为此时
隐瞒真相的可能性低,不同验收主体看到真相的概率差异不大,更有助
于发挥模式 3 在验收成本上的优势。 这一推理与图 8 中的治理模式空
间分布图基本吻合。
观察表 9 中的横行, 我们可以发现每种治理模式在直接影响组织
成本的四个关键因素上高低不一,这意味着,在整体上并不存在一种治
理模式先天拥有组织成本的优势。 相反,每一种治理模式在一定的条件
下都有可能成为最优模式。 下一节,本文将从任务属性出发,重点研究
如何刻画这些与最优治理模式直接对应的条件。
(二)最优治理模式的静态选择与动态转换
本节将重点考察多维任务属性组合差异对于治理模式组织成本及
其排序的影响,以总结最优治理模式的静态选择规律。
1.“任务难度—验收难度”(π-p)维度下的最优治理模式分布
将图 8 的治理模式三维分布图,沿着平行于任务风险(α C )的方向
分别做两次剖面,即可得到在“任务难度—验收难度”维度下,低任务风
险(左)与高任务风险(高)下最优治理模式的二维分布图(见图 9,为方
便对比,右图中的白色虚线勾勒出左图低时的最优治理模式分布边界)。
低 任 务 风 险 高 任 务 风 险
图 9:“任 务 难 度 — 验 收 难 度 ”维 度 下 的 最 优 治 理 模 式 分 布 图
· 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