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社会》2021年第6期
P. 77

社会·2021·6

           如何,都会选择高度关联型治理模式,这是因为依据机制 1,此时控制
           任务风险是核心考虑, 在防控任务风险方面高度关联型模式具有绝对
           优势。当任务风险处在一个相对可控(较小)的范围时,只需要对比行政
           发包制和松散关联型两种模式。 此时,若任务“难查”,由机制 2 可知,
           提高验收效果、防止验收信息的扭曲比节约验收成本更为重要。 因此,
           在行政发包制治理模式中, 中央政府掌握验收权的验收效果优势得以
           发挥,使其成为最优治理模式。 反之,当任务“易查”时,识别验收真相
           不是主要障碍,松散关联型治理模式的验收成本优势将得以发挥,成为
           最优治理模式。
               在环境保护任务中,尤其是涉及环境保护指标的执行贯彻、验收等
           时,典型的治理模式是行政发包制。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该任务风险小,
           下放激励权不容易带来全局性风险,但同时验收难度较大:减排量的确
           认要求委托方(国家生态环境部以及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花费多天以审
           查所有档案资料,并和管理方讨论,而且需要大量的经验。因此,环保领
           域的行政发包制治理模式符合命题 2 的预测。
               3.“任务风险—任务难度”(α C-π)下的最优治理模式分布
               最后,将图 8 中的三维立方体沿平行于验收难度( p)的方向做剖
           面,得到在“任务风险—任务难度”维度下最优治理模式的二维分布图
          (见图 11)。 值得注意的是,在任务难度极大时,无论任务风险如何变
           化,最优治理模式均为行政发包制。 此时,与命题 1、命题 2 不同的是,
           任务风险维度失去了意义,为得到更为精确的最优治理模式分布含义,
           将任务难度分为“极难”“较难”“较易”三段描述分布规律。














                      图 11:“任 务 风 险 — 任 务 难 度 ”下 的 最 优 治 理 模 式 分 布 图

              同样的,表 12 描述了最优治理模式的二维分布矩阵,同时本文总结


           · 70 ·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