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社会》2021年第6期
P. 56

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与转换:一个正式模型

                度,不便于作为最终的比较标准,所以本文选择了第二类方法。 激励相
                容条件使不同治理模式中委托方、管理方和代理方行为方式完全一致,
                从而确保不同治理模式的组织效能相同。 在此基础上,作为治理模式选
                择者的委托方,可以根据组织成本对各治理模式进行比较选择,其中影
                响组织成本高低变化的因素(任务属性)成为建模重点。
                    2. 决定组织成本的关键因素:任务属性
                    明确治理模式选择的标准后, 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组织成本的影
                响因素。 治理模式是针对具体任务而存在的,不同领域、不同时点治理
                模式的选择取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具体考虑。 为此,本文引入任务属性
                作为决定各治理模式组织成本的关键因素,进而决定最优治理模式。
                    具体考虑任务的三个属性是任务难度、 验收难度和任务风险。 其
                中,任务难度衡量代理方执行任务的困难程度,由代理方努力执行任务
                后取得成功的概率表示; 验收难度衡量检查验收到真实任务产出信息
                的困难程度,由验收方努力验收后看到真实产出的概率表示;任务风险
                由两部分构成,即任务固有风险和由授权带来的风险,本质是外生的组
                织成本。 以中国政府治理的现实为例,下级政府任务执行不当为上级政
                府带来的政治风险是完成任务本身所附带的外部性成本或其他负面影
                响,如城建拆迁易导致社会矛盾,存在较高的任务固有风险,一旦将激
                励分配权下放给管理方,将产生较高的授权风险。 本文重点关注委托方
                下放控制权后,由于目标、手段的偏离带来的风险变化,即授权风险。我
                们在众多属性中选取以上三种属性是基于其在政府治理过程中的两点
                共性。第一,随任务而变化:不同任务的验收难度、任务难度以及任务风
                险是不同的,可从这三个维度对任务进行较为完备的区分;第二,随控
                制权的分配方式而变化:当控制权属于不同的主体时,任务属性参数也
                会改变,影响治理模式的选择。
                    本文假设任务执行和验收技术具有不确定性, 即使代理方和验收
                方努力执行任务和验收产出,也可能会任务失败(低产出)或看不到真
                实产出。 在模型中,分别用任务成功的概率、验收到真实产出的概率与
                任务风险期望值刻画以上三个属性。 此外,模型考虑了验收成本在不同
                验收权主体之间的差异及对组织成本的影响。 验收成本体现了信息收
                集的便利性,与代理方物理距离更近的管理方将更具有成本优势。 验收
                成本直接影响组织成本,它只随控制权的分配方式而变化,但不随任务


                                                                          · 49 ·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