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社会》2021年第6期
P. 35

社会·2021·6

           性, 双方具备建立互信关系的良好基础, 政企容易形成密切有效的合
           作。 我们前面分析的政绩—业绩纽带的所有重要特征,如绩效导向、地
           域歧视、包容性和开放性都会最充分地体现出来。 其次,随着政府层级
           和企业规模层级不断向下延伸, 政绩—业绩纽带的强度随之减弱,政
           商关系其他维度的特征,如非正式、特殊主义的庇护关系、狭隘的利益
           交换(寻租、腐败)和政策捕获等,也可能随之出现。 当不同职能部门和
           基层官员为企业(包括大企业)提供服务和实施监管时,由于这些官员
           对于主政官关心的政绩目标未必在意,“吃、拿、卡、要”以及“不作为”
          “ 乱作为”之类的问题就随之而来。 尤其是本地化的基层官员与本地化
           的中小微企业处于官场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的双重“底部”,政绩—业
           绩纽带最弱。 而且,中小微企业对基层官员的依赖性强,不论该地区主
           政官如何变动,职能部门领导如何流动,基层官员大都属于“不流动”的
          “ 吏”,他们与本地化的中小微企业容易形成高度稳定和封闭的关系,非
           正式庇护网络最有可能发生(Wank, 1996)。
               一个地区内部可能存在的“官吏分流”现象说明,该地区的营商环
           境不仅取决于官场和市场双重流动性的组合, 更取决于政府不同部门
           和 不 同 层 级 的 纵 向 整 合 力 度 、 政 策 执 行 力 和 政 绩 压 力 自 上 而 下 的
           传 递 ,  26  或者说,取决于潜在的“官吏分流”能否变成“官吏一体”。 打造
           营商环境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克服“官吏分流”和“两张皮”问题,即主政
           官的政绩关怀如何传递到最基层的办事员, 以及如何让中小企业享受
           高效优质的服务。 在政商关系最成功、最健康的地区,政绩—业绩纽带
           纵向延伸,从主政官到分管领导、职能部门、产业园(工业园)管委会、
                                       27
           项目组团队,再到具体每个人, 政策目标、责任、义务和激励的传递与
           运作清晰顺畅,从上到下(包括职能部门和基层官员)均扮演“帮助之
           手”,为各类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及时解决企业问题。 这在深圳、苏州、

           26. 黄冬娅(2020)提供了一个关于 A 省自上 而下推 动某项 产业政 策的详 实案例 ,从中
           可以 看出,有 多重因 素决定 产业政 策在多 层级政 府体系 中的执 行效果 ,如 高 层 领 导 重
           视程度(高位推动的力度)、专门机构设置、量化考核、资金分配、督察监控、官员政绩锦
           标赛等。
           27. 2019 年杭州市政府抽调 100 名机关干部向辖区 100 家重点企业派驻企业的政府事务代表,
           为企业提供协调解决各类政府事务、开展信息沟通交流、政策解答和项目落地推进提供
           等全方位的保障。 参见:浙江在线《杭州向阿里巴巴等 100 家企业派驻“政府事务代表”》(http:
           //js.zjol.com.cn/ycxw_zxtf/201909/t20190920_11055129.shtml,2019 年 9 月 20 日)。


           · 28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