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社会》2021年第6期
P. 24

地区增长联盟与中国特色的政商关系

                牌,如武夷山大红袍、潜江小龙虾、洛川苹果、沙县小吃,惠及整个产品
                背后的全产业链,从初级产品生产到制造、销售、品牌运营,连接无数中
                小企业(包括个体农民)。 这些例子说明,地方政府在算经济账的时候,
               “不算小账算大账”,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充分体现了属地内政
                绩—业绩纽带的包容性和普惠性。
                     在这个意义上,我 们 的解 释 区别 于 白 重恩( Bai, et al,2020)对 地
                方政府的大企业偏向的解析。 白重恩假定地方官员为大企业“特事特
                办”是因为大企业从利润中支付给官员的货币租金高,中小企业因为
                支付不了足够的货币租金而被排斥在“特事特办”的体系之外。 我们认
                为,政府给予大企业政策优惠,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发挥大企业的产
                业链效应、做大相关产业的综合产值,最终也惠及上下游的中小企业。
                这就如同电商平台“补贴”消费者以增加平台流量,只是“交叉补贴”的
                价格策略,并不代表电商平台对消费者的特殊青睐。 另外,白重 恩 等
                (Bai, et al,2020)对官员行为动机的假定也解释不了为什么地方官员
                经常要求属地化的企业在本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强调“总部经济”的招
                商模式, 因为这些注册地要求不改 变 企 业的实 际 经营 业绩 和 利 润 大
                小,因此也不改变官员可以获得的私人收益。 但是从“政绩—业绩”纽
                带看,这些产业链招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以及“总部经济”现
                象就都可以内在一致地得到解释。
                    其次,政企关系具有鲜明的绩效导向、开放性与动态性。 政企之间
                因为“政绩—业绩纽带”而结盟,地方政府也像发展型国家一样使用“诱
                导性租金”激励本地企业提高市场绩效;地方政府给予企业政策支持的
                一个重要前提是,企业能够给地方经济带来足够的贡献,提高当地政府
                的政绩;同样,企业到当地投资也是追求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
                所以双方都是为了各自的绩效目标而走到一起, 具有非常鲜明的绩效
                导向。 政绩—业绩纽带设定了政企合作的最大空间和底线,即地方官员
                寻求与促进本地经济增长的企业结盟, 避免与阻碍本地经济增长的企
                业结盟 (周黎安,2007)。 地方官员永远欢迎和支持市场品牌力强的企
                业、成长性好的企业、附加值高的企业,这不是一个封闭的俱乐部,而是
                开放的俱乐部。 反过来说,对于失去市场竞争力、走向衰落或者失败的

                (接上页)   似方式还打造了汽车产业集群、“芯屏器网”信息产业集群。 类似例子还有安
                徽合肥市政府投资京东方,打造超过 1000 亿元的液晶面板显示屏产业的集聚。

                                                                          · 17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