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社会》2021年第5期
P. 96

社会形态学—人文生态学的知识谱系与“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选择

                人文生态学在知识谱系上有着惊人的平行关系(Schnore, 1958; Duncan
                and Pfautz, 1960)。 尽管涂尔干的理论脉络在美国被解释为量化、实证
                的社会学传统,但根据斯涅尔(Snell, 2010)的总结,涂尔干和芝加哥学
                派(尤其是早期)存在很多共同点,如社会有机体的概念、社会具有不能
                还原为个体的突生性之观念、对情境与突破学科建制的强调等。 英国地
                理学家迪金森(Dickinson, 1947: Preface)在《城市区域与区域 主义:人
                文生态学的地理学贡献》 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了人类社会群体结构的两
                个维度:空间或地理学的维度、生态学或人口学的维度。 其中,对后者
                的研究在美国被称为“人文生态学”,在大西洋另一边则叫做“社会形态
                学”。 当时,哈布瓦赫的《社会形态学》出版尚未满 10 年,迪金森由此认为,
               “这个领域最近由哈布瓦赫在《社会形态学》中进行了概括和讨论”。
                    正是在社会形态学和人文生态学并立发展的格局下, 作为第一批
                阅读帕克、伯吉斯等人著作的法国学者,哈布瓦赫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向
                法国学界引介了芝加哥学派人文生态学的方法, 对某些学科领域和相
                                           6
                关经验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哈布瓦赫和莫斯的学生、战后法国城市
                社会学的代表人物雄巴德劳维(Chombart de Lauwe)将社会形态学和人
                文生态学相结合,运用调查、访谈、参与观察、航拍照片等多种方法对巴
                黎开展经验调查,分析了巴黎工人阶级的需求、空间与社会组织结构等


                ( 接上页)  引 介 了 涂 尔 干 的 理 论 , 介 绍 了 法 国 社 会 学 对 城 市 社 会 学 的 贡 献(Castells,
                1976a, 1976b),并多次运用社会形态学的概念开展经验分析(Castells, 2000: 500)。 列斐
                伏尔于二战时期曾在哈布瓦赫的指导下工作,其研究重点因此从农村转向城市,他通过
                深化对社会空间的讨论发展出空间的社会生产之概念( Stanek, 2011:16)。 在《空间的生
                产》一书中,他称“空间是社会形态”(Lefebvre, 1991: 93-94)。 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运动
                代表人物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在其著作《城市建筑学》中,根据哈布瓦赫 的理论 将
                城市视为集体记忆的场所, 借鉴社会形态学之框架解释了历史事件对城市结构和建筑
                形态的影响(罗西,2006)。 社会形态学将物质性作为社会功能性表达的观点在法国乃至
                欧洲仍然统治着地理学界,在考古学中也非常流行( Gauthiez, 2020: 3)。 在当代社会学
                及相关学科的空间转向中, 哈布瓦赫的社会形态学及记忆—空间分析也是重要的理论
                源泉( Beaubreuil, 2011)。
                6. 法国社会学家托帕洛夫(Topalov, 2008)曾总结了一些学者的说法,认为哈布瓦赫是
                将人文生态学带到法国的社会学家,然而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实际上,虽然《社会形态
                学》法文版成书较晚,但哈布瓦赫的很多思想在早期有关巴黎不动产价格以及巴黎人口
                和道路网络的研究中已有充分体现,《社会形态学》 这部著作只不过是他对早年研究成
                果的系统性总结。 更重要的是,如前文所述,哈布瓦赫继承和发展的涂尔干学派社会形
                态学与芝加哥学派人文生态学在理论和方法旨趣上存在本质性区别。


                                                                          · 89 ·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