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社会》2021年第5期
P. 101

社会·2021·5

           问,它可追溯至孟德斯鸠、涂尔干、霍布斯等人的社会形态学。从密歇根
           大学留学归国的赵承信曾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学习一年,他在《社会
           调查与社区研究》一文中进一步指出,人文生态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
           仍得益于一般社会学家的努力和当时社会学思潮的动向, 其中就包括
           涂尔干及其学生的社会形态学。 然而从学科史的角度来看,社会学燕京
           学派倡导的社会学中国化更多沿着人文生态学和功能主义人类学的传
           统英美路径,而非涂尔干学派的社会形态学,尤其在方法层面,当时的
           学者对涂尔干学派基本持排斥态度。
               第三代社会学年鉴学派代表人物葛兰言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社
           会形态学研究的经典著作,包括《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古代中国的
           舞蹈与传说》《中国人的宗教》《中国文明》等。 其中《古代中国的节庆与
           歌谣》在被译为英文和日文后,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在这部著作中,
           葛兰言( 2005: 199)通过对如《诗经》中程式化套语运用等内容的分 析
           指出,这种早期的中国文学形式具有集体性特征,蕴含着来自于仪式活
           动的神圣集体情感。 他由此考证了阴阳、天人合一等观念的社会起源,
           并结合其他文献描述了随着人口聚居、城市形成等社会形态学的变化,
           上古民间习俗向封建贵族仪礼演变的过程。 他指出,“在中国人的思维
           中,那些制约着世界进程的原则都起源于社会的结构,或者说得更确切
           一些, 起源于这种结构的表现, 而这种表现是由古代节庆的行为提供
           的”(葛兰言,2005: 199)。 从整体上看, 这部著作的本意在于借助涂尔
           干学派的社会形态学方法,从古代中国的仪式、歌谣中探究中国人的宇
           宙 观 、 中 国 的 社 会 形 态 及 其 与 中 国 人 行 为 逻 辑 的 对 应 关 系 (杨 堃 ,
           1991b;赵丙祥,2005;杨渝东,2020)。 这一思路也体现在《古代中国的舞
           蹈与传说》中。 面对残缺、多样的文献,葛兰言(Granet, 1926: 1)称,“让
           这些被歪曲的传说接受社会学的分析就够了……它们来源于祭祀仪式
           和宗教舞蹈的创造……我们可以猜测诸侯国成立的社会、 技术和人种
           学条件”。 在《中国人的思维》中,葛兰言(Granet, 1934: 17-18)明确指
           出,“中国人似乎完全被秩序、 整体和节奏的联合思维所控制……中国
           人赋予范畴以功能的观念从根本上源于组织社会所依据的原则, 它们
           代表了中国人思维的一种制度背景,对它们的分析(例如我们将看到的
           时间、空间乃至数的观念)与社会形态学的研究融为一体”。
               哈布瓦赫的《信仰心理》在当时反响甚微,但葛兰言的作品却在国


           · 94 ·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