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2 - 《社会》2021年第5期
P. 202
商业社会的人性与政治
困境在于,“我们无不怀着一种对于政府的明显欲望, 但是却缺少相应
的能力”(nature should send us all into the world with a visible desire after
government, and no capacity for it at all)(Mandeville, 1988:II.230)。 23 最
终,托勒楠( Tolonen,2013:80-83)不得不承认,自然情感对建立公共秩
序提供的帮助仅限于社会的初生阶段。 哪怕将社会性奠基在不断改善
自身的欲望上,社会性依然会促使个体为了自身的利益着想,道德演进
的关键仍然是人为制度。
这一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托勒楠面对的两难困境。 他在《蜜蜂的
寓言》第二卷中发现的自然情感之演进尚不足以建立大型社会秩序,但
如果将社会秩序奠基于成文法和政府保障等道德发明( moral artifice)之
上, 曼德维尔与霍布斯则相差无几。 事实上,“政治社会性”(political
sociability)正是促使托勒楠把曼德维尔和休谟、霍布斯置于同一阵营的
原初动力( Tolonen, 2013: 21)。 于是,为了维持曼德维尔和霍布斯的差
别,托勒楠( Tolonen, 2013:93-97)转而强调,第二卷的关键变化是小型
社会建立的约定(convention)对政治家立法的制约。 换句话说,人为建立
的道德体系不是政治家的任意发明,而是与人性倾向保持一致。 即便立
法者在建立秩序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统治技艺也只是以往几代人的
24
工作累积。不过,这一看法很难得到文本的支持。 !事实上,曼德维尔提
出了完全相反的理解,推测历史的关键环节是成文法的确立,成文法一
旦确立,“其他一切会迅速到来”。而且此前小型社会的支配秩序并没有
太多积累文明的可能,只有成文法得到确立,野蛮人才真正摆脱了因模
仿他人而产生的粗俗和雷同, 走上文明化的轨道(Mandeville, 1988:II.
335)。 托勒楠(Tolonen,2013:82-83)从繁复的文本分析中准确地抓住了
曼德维尔对现代社会道德理论发展的最大贡献: 发现了人类才智和技
艺成果的积累性。 但他并未准确地把握曼德维尔试图传递的关键信息,
23. 这无疑是对霍布斯(Hobbes, 1998: 24-25)论断的回应,“即使人生而具有欲求社会
的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生而具有相应的结成社会的能力。 欲望是一回事,能力是另
一 回 事 ”( even if man were born in a condition to desire society, it does not follow that he
was born suitably equipped to enter society. Wanting is one thing, ability another)。
24. 事实上,曼德维尔所说的“几代人的共同劳动”并不是用来描述托勒楠所说的“统治
技艺”,而是像造船这样的生产技艺和礼貌( politeness)这样的社会风俗(Tolonen, 2013:
97; Mandeville, 1988:II. 386)。
·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