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社会》2021年第5期
P. 15

社会·2021·5

           帝远”(田利辉、王可第,2019)。
               以上经验研究都表明,在中国情境下,与权力中心的空间距离具有
           超越物理性质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行政权力对于中国城市空间形
           态的分布和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社区作为镶嵌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微
           观单位,与权力中心的距离也会对其治理成效产生差异性影响。 由此,
           本研究提出“权力空间”这一分析性概念,并操作化为“与治理权力中心
           的距离”,以此考察社区与治理权力中心的空间距离对社区治理绩效的
           影响。
               从关于社区治理绩效的回顾中, 我们可以看到, 由于社区治理主
           体和治理内容的多元性与复杂性,目前学界对社区治理绩效的测量莫
           衷一是,没有定论。 不同研究者往往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各自的
           测量指标。 然而,对社区治理成效的评价主体而言,一般有两类:一类
           是自下而上的社区居民,另一类是自上而下的政府部门。 在权力空间
           运作范围内,对社区治理绩效的评价主要是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工作
           成效的检视。 虽然上级部门有时也会将居民评价纳入考核体系,但对
           于那些容易被观察和识别度高的治理绩效指标往往会给予更多关注,
           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也更大。 吴敏、周黎安( 2018)在参考公共品可视
           性研究的基础上,对政治锦标赛晋升体制下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进行
           扩展讨论时提出了“可视性治理绩效”概念,指的是那些构成上级考核
           评估主体主观评价和提升绩效表现“印象分”的绩效指标。 该概念强
           调 ,在 政 绩 考 核 中 ,上 级 评 估 主 体 通 过 实 地 考 察 和 巡 视 ,形 成 主 观 评
           价,对客观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补充甚至部分替代。 可视性治理绩效的
           影响主要是激励下级政府和官员在可视性治 理 绩 效 指 标 上 进 行 更 多
           的投入。 常见的可视性治理绩效指标包括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易于
           观察和直观感受的项目。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假设

               本研究通过提出“权力空间”概念,将社区治理过程中涉及的“与治
           理权力中心的距离”这一空间因素引入对社区治理绩效的考察,一方面
           揭示空间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政治属性, 另一方面也探讨基层政府部门
           在应对上级部门关于社区治理绩效考核时的基本逻辑。
               根据社区治理的区域范围,本研究将对社区治理绩效的考察分为
           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小区层次,主要考察在居委会辖区内各个小


           ·  8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