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社会》2021年第4期
P. 19

社会·2021·4

           层面的良知和良能起了作用。在这个层面上,良知、良能之所以起作用,
           就是因为这是自己的父母而非别人的父母。
               孟子所举的例子是一种极端情况,其极端之处在于,在实然层面此
           人的行为没有差等,父母死而不葬,其良知被遮蔽得几无踪迹可寻。 只有
           当父母的尸体遭到毁坏,自己亲眼所见时才会有所触动。 这种触动明显
           与“施由亲始”无关,因为此人并没有这样做,以此证明了爱有差等是孝
           子仁人之“道”。用孟子的话来说,个人之所以有所触动,是因为如此对待
           自己的父母不符合天理:“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
               对于这个“一本”的说法,汉儒赵岐( 2009)注曰:“天生万物,各由
           一本而出。 ”(《孟子注疏》) 无论是人还是其他生物, 都是从其父母而
           出,并没有其他的来源,这叫做“一本”。 在这个概念上,儒家学者有两
           种理解,偏重有所不同。
               朱子强调“一本”的“一”字。 人物俱生于其父母,则其父母就是一
           本所在,因此,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自己的一本。 一本的重点在于
          “各”有其本,不能混淆。 别人的父母是别人的本,而不是自己的本。 所
           以,虽然人物各有其本,但对每个人来说,本只有一个,其他的都不是
           本。 否则就会犯“二本”的错误。 在《朱子语类》中,朱子和弟子的讨论详
           细地阐发了这个观念(黎靖德,1986)。
                    或问“一本”。 曰:“事他人之亲,如己之亲,则是两个一样
                重了,如一本有两根也。 ”
                    问:“爱有差等,此所谓一本,盖亲亲、仁民、爱物具有本末
                也。 所谓‘二本’是如何? ”曰:“‘爱无差等’,何止二本? 盖千万
                本也。 ”退与彦忠论此。 彦忠云:“爱吾亲,又兼爱他人之亲,是
                二爱并立,故曰‘二本’。 ” (《朱子语类》卷五十五)
               将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的父母同样看重,便是二本。 在第二条《朱子
           语类》的材料里,朱子延伸了对“二本”的理解,认为若“爱无差等”,则
           普天下的父母都是本,所以也可以认为是“千万本”。既然可以将其他人
           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都看作本,那么所有的生命都可以看作本,既可以
           说“千本万本”,也可以说根本上是“无本”。
              “千万本”或“无本”的理解是从“爱无差等”的表现来说的。“一本”
           和“千万本”,在这个层面上好像还只是视角的差别,即从自己的视角
           看,是“一本”,不从自己的视角看,则“千本万本”。 但这背后还有更深


           · 12 ·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