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社会》2021年第4期
P. 111

社会·2021·4

           上缴利税额由710 亿元增加至1097 亿元, 增长幅度高达 55%(张德荣,
           2005:52)。 近十年来,中国烟草业利税总额不断攀升:2014 年利税总额
           超万亿元人民币,2015—2016 年的利税总额与上缴财政总额同时超万
           亿元;到 2020 年,烟草行业利税总额 12803 亿元,总比增长 6.2%,上缴
           财政总额 12037 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3
               分税制改革前,企业所得税大部分上缴地方政府。 创办、扶持烟草
           企业成为地方政府扩大财税收入的重要途径,“当好市长,抓好烟厂”的
           调侃在地市级政府层面广为流传。 据中国烟草总公司统计,1949 年全
           国卷烟生产量是 160 万箱,1976 年为 982.9 万箱,1985 年飙升到 1369.75
           万箱。全国烟叶播种面积也大幅增长,1949 年是 91.3 万亩,1976 年为 814
                                           4
           万亩,1985 年则提高至 1969.1 万亩。 !1993 年,中国共有卷烟企业 185家,
           其中年产 100 万箱以上的企业仅有4 家,年产 50 万箱以上的企业有 14
           家,年产 30 万箱以上的企业有 38 家,而年产 10 万箱以下的小烟厂多达
           95 家,占全国卷烟企业总数的50%以上(李穗明、朱立,2009:10)
               烟草业在急剧扩张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产业集中度低、生产专业
           化与协作程度低等问题。 在专卖体制与烟草财税地方所得的双重约束
           下,国家烟草专卖制度演变为地方烟草专卖制度,地方政府过度干预烟
           草市场,对外地卷烟严加封锁,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失效使得“劣势企
           业死不掉,优势企业活不好”(李勇,2006:48)。 分税制改革带来的“财权
           上收”效应使中央集中了大量的地方财政收入(周飞舟,2006),强化了
           国家对企业的高税收抽取能力,地方政府扶持企业的热情逐渐减退,烟
           草业也从前一阶段的盲目扩张向收缩调整转移。 在这一过程中,烟草业
           经历了技术换代与价格双轨制的变迁,滋生出了地下经济产业链。 改革
           开放初期,国家在烟草业推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方针,将国内卷烟
           企业的设备需求集中起来, 由烟草总公司统一对外采购并实行技术转
           让,鼓励国有烟草设备生产企业对国外技术进行国产化改造。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中国制造业开始展开大规模的技术换代,放宽了国外成套
           设备的进口限制。“八五计划”期间,国内烟草专用设备生产企业相继引
           入可编程序控制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电气控制,这使卷烟机、对接机
           3. 参见:“2020 年中国烟草行业经营数据分析及 2021 年前景预测”, 烟草市场(http://www.
           etmoc.com/look/Statslist?Id=42583,2021 年 2 月 26 日)。
           4. 参见:《烟叶资料汇编(1949-1985)》,中国烟草总公司烟叶生产购销公司内部资料。

           · 104·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