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社会》2021年第4期
P. 112

“打黑工”:经济理性与道义生存的困境

                等烟草生产核心设备具备了无级变速能力,性能参数得到大幅提升(钟
                玉宽,1995:30)。技术换代使烟草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工艺、生产组织过
                程等方面呈现出了新面貌, 高速卷接包联合机组完成研发并投产,打
                叶、复烤及制丝等工艺环节引入人工智能监测等新技术(王伟,2020),
                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烟草企业脱颖而出。
                    不过, 技术换代的另一面是改革开放初期烟草设备生产企业自主
                生产的专用设备被集体淘汰,逐渐退出市场。 由于烟草业专用生产设备
                不得在普通生产要素市场上自由买卖, 原则上只能交由国家烟草专卖
                局处理,因此烟草企业需要支付高昂的设备处理成本(陶明、胡建绩,
                2005:180)。 尽管烟草专卖局对于烟草设备的淘汰、转让、调剂均有明确
                的规定,但相关部门依然难以全面监管各烟草企业设备更替的过程。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于卷烟厂及烟草设备生产企业对设备报废管理不
                严格, 大量报废淘汰的烟草设备流入制售假烟的地下烟厂 (杨传德,
                1998)。 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通过购入国有企业淘汰的机械设备和
                雇佣国有企业退休工人等方式, 与国有企业形成了依赖和承续的关系
                (大冢启二郎等,2000:210)。与乡镇企业类似,烟草业地下经济通过“沿
                袭”垄断经济的方式,在体制外暗中蔓延。
                    价格双轨制的确立导致改革开放初期的烟草业产品市场与原材料
                市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管理混乱情况,正规烟厂在计划内违规产销,在
                某种程度上为地下经济提供了生存土壤。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国家采
                取计划价格管理的方式对烟草产品价格进行管控,此后,国家在东南沿
                海部分省份进行卷烟价格改革试点, 允许部分企业对部分品牌的卷烟
                实行自主定价,卷烟的零售与批发价格有限放开,使得部分烟厂出现超
                计划生产、降价竞销等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1989:30)。 1992 年12 月,
                国家放开了卷烟的调拨与出厂定价权,改由企业自主决定。 在烟草业领
                域内部的价格双轨制之下, 一个品牌的香烟在不同市场上常常有几种
                价格,为非法制售卷烟的地下经济活动提供了谋利的空间,烟草制品的
                跨地域走私现象日趋严重。 在原材料方面,体制外的烟叶购销现象大量
                存在,部分卷烟厂与烟叶经营商非法倒卖烟叶,牟取暴利(刘杰,2014:
                87)。 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中期, 烟草业地下经济不断扩张,呈
                现地区范围扩大、规模化程度提高、生产地点和手段更隐蔽等特点,假
                冒品牌由个别名优烟拓展到几乎所有品牌的香烟,制造、运输、销售等


                                                                          · 105·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