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社会》2021年第3期
P. 129
社会·2021·3
19
少。 经营之法,先贷款于土人,迨土人采得燕窝后,再随时送交”; 又
记,“燕窝为暹罗特产之一,每年出口营业颇大,亦为暹罗重要出口货之
一。 暹人多习农业,全暹商业自大经营以迄小负贩,皆为华商所独占;燕
窝业亦不能例外;华侨之因是获利者甚多……经营此业者全属华侨,暹
人绝少注意”。 20 此时暹罗作为燕窝的最大产地和集散地,燕窝贸易几
乎由华商垄断,为数众多的潮汕人自然成为这项贸易的主导者。
除了暹罗,马来半岛和印尼群岛均是燕窝的主要产地,但燕窝并非
从这些半岛或岛屿分散地运往香港,在东南亚地区,新加坡成为燕窝贸
易的枢纽。 新加坡和香港都是移民(华人或印度人)聚居地,这意味着香
港和新加坡之间除了贸易和投资以外, 在劳动力和人员流动方面也有
着密切的联系,并因商人间的关系形成了与其他地域的商业网(滨下武
志,2006:271)。 当时,活跃在东南亚各地的南洋帮以暹罗和新加坡为基
地,在东南亚各地收购燕窝之后,寄送到香港拍卖,在香港经过加工之
后,再次转运至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 与香港和暹罗的情况类似,在新
加坡的“海屿郊”贸易里占据绝大多数的仍是潮汕商人。 根据一段口述
史回忆,“海屿郊”贸易的经营方式与上海和香港无异,即从初期的九八
行代卖转向自营进口,到了后期几乎完全转变为自营进口,即南洋燕窝
寄到某一商家之后,该商家或分等级直接寄往香港,或“请盘”同行竞标拍
21
卖。 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燕窝加工仍在香港完成,随着香港劳动力价
格上涨,这一工序才逐渐转移到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家。
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初期,燕窝市场在厦门、上海、香港三个港口
转移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独立运作的系统,并具有了手工业特征。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最早的燕窝贸易中心是厦门,此时福建商人的远
洋贸易是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燕窝贸易的主要方式。 同时,福建商船在与
欧洲轮船的竞争下, 转而在中国沿海港口活跃以便获取更多利益。 于
是,在中国和暹罗的米粮贸易中,潮汕商人逐渐取代了福建商人的主导
19. 参见:“参燕茸耳”,载《申报》1946 年 12 月 23 日第 6 版。
20. 参见:“燕窝”,载《南洋情报》1932 年第 2 卷第 2 期。
21. 海屿郊指经营海产(海)和山中(屿)土产的贸易。 郊即郊头,指某一种贸易,例如糖
郊、海屿郊。“请盘”则是指商号自行组织同行对燕窝进行拍卖的活动,购得燕窝的商家
将自行决定燕窝加工、寄送内地或就地销售。 参见:“华人方言群(潮洲庵埠)口述历史
访谈·王思俊”,新加坡国立图书馆口述历史中心( 1989 年,访问编号 00876109,第 2—4
卷)。
·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