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社会》2021年第2期
P. 52

家庭本位的“关系”实践:私人书信中的家庭主义图像(1972—1995 年)

                着四座大山(你的户口、房子、经济、生育)”(1981 年 8 月 21 日徐婉清
                信),而这四座大山,无一不需要通过与权力所有者们“搞关系”“走后
                门”来解决。 怀孕导致的身体不适要托关系开病假条才能请假休息,房
                子的分配需要给相关领导送礼才能分到一个好房子 ( 1981 年 8 月 27
                             9
                日徐婉清信)。 同时,这几年来举办婚礼和频繁地请客、送礼给两人造
                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甚至让两人负债累累。 这些债务问题还涉及家
                庭 内 的 资 源 分 配 , 进 而 影 响 了 徐 婉 清 后 来 与 公 婆 及 小 姑 子 的 关 系
                (1981 年 10 月 3 日徐婉清信)。 一系列的困境让徐婉清身心俱疲,“这
                个社会给了我什么? 它给了我足足的人间的苦难。 在这个社会里,平民
                百姓不是幸运儿! ……恳求你抓紧时机多活动活动,要想想办法争取
                早日感动‘上帝’”(见 1981 年 12 月 10 日徐婉清信)。
                    最终,由于工会主任不批准,林启 华 借 调至 上海 国 防 科 工办的计
                划也夭折了。 徐婉清对此十分气愤、绝望,她让林启华安排一个人来接
                替他的工作,并尝试找一些可用的关系来助力,比如她同事认识的安
                徽省高层领导的秘书、上海市国际办组织部的领导,等等。 这种间接关
                系被他们视为“曲线救国”的依靠(1982 年 3 月 4 日徐婉清信)。 当这一
                切尝试均失败后,徐婉清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因为我看不到生活的曙光, 只能体验年复一年的孤
                     独、悲哀和不知所措。 这些东西年复一年地积累得太多了,就
                     容易使人绝望。 ……最根本的问题是你调回来,这对我是太重
                     要了,根深蒂固、病入膏肓。 除此,一切都维持不了我的生活热
                     望。因此,我想挣扎,想做一次努力。 (1982 年 4 月 27 日徐婉清
                     信)
                    于是,她给 H 厂厂长写了一封诉苦信,但并未得到所期待的回应。
                大约半个月之后, 林启华的父亲林思德也给 H 厂的领导写了一封信,
                说明其家庭所面临的糟糕处境,希望工厂领导能理解并提供帮助。 信
                中提到,徐婉清的父亲胰腺癌晚期,同时徐婉清身体状况也不佳。 5 月
                18 日,徐婉清又给工会以及党委分管工会的领导写信反映了家里的困
                难。

                9. 在房子分配的问题上, 单位具有主导权, 可以决定给或不给以及给什么样的房子。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居民的住房来源主要以行业或单位配给为主,而职工获得单位住房
                的具体条件虽然各异,但夫妻户口同在一个城市往往是普遍的要求(陈映芳, 2010)。

                                                                          ·  45 ·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