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社会》2021年第2期
P. 45

社会·2021·2

           到了自己的小家庭生活里。 正如李甜与阎云翔(Li and Yan,2019)在研
           究陆 庆 生与江 淑 媛 的书 信 时 所 发 现 的那 样 , 在 20 世 纪 70 年 代 的 中
           国,对家庭与物质生活的追求已经逐渐地取代了意识形态,“社会主义
           新人”的人格特质在这个自我改造的过程中被消解了。 如果说在 20 世
           纪 80 年代以前,这个“社会主义新人的人格特质”包含着“自我牺牲”
          “大公无私”等英雄主义色彩(武新军 ,2015;丁 玲 ,1984),那 么 对 于 当
           时的徐、林二人而言,这些“高尚道德”已渐渐失去影响力,取而代之的
           是想象中的“小家庭”,只有它是“欢快、自由、文明、风雅”的,因此充满
           着值得追求的意义与希望。 为了将这个理想的小家庭变为现实,两人
           在未来的岁月里似乎经历了一场与“社会主义新人改造”背道而驰的
           自我改造。

               (三) 在“失范”的“关系”逻辑中再次改造自我(1978 年 5 月—
           1980 年 8 月)

               1978 年,两人在通信中更加频繁地提及“商调回沪”计划。 当年5
           月,林父为了帮助儿子回沪,与上海交通船队(简称交船队)的党支部
           书记李庆其及其司机老王建立了关系,后者答应帮助林启华调至上海
           交船队。 这是徐、林二人及其家人付出时间、精力及物质最多的一次努
           力,他们不断地给“关系”中的利益相关者送礼。 林启华若想顺利调回
           上海,不仅需要上海交船队同意接收,同时还需要原工厂同意“放人”,
           要同时处理好上海与芜水两边的关系。 李书记、老王和林启华所在工
           会的一把手项民是“以前认识的老关系”,老王的姐夫是工厂五车间的
           老调度。 基于这些“够硬”的关系网络,他们觉得应该可以帮助林启华
           调回上海( 1978 年 5 月 19 日徐婉清信)。
               同时,基于自己与所在车间余科长 的关系 ,林 启 华 打 算 先 调 至 财
           务科再调到上海交船队, 或者先调到供应科再转到 H 厂上海办事处
          (1978 年 5 月 19 日林启华信)。 李庆其与老王认为,“任何人往上海办
           事处调不一定要通过生产、劳资二科,只要有关领导点头,(一个坚持
           要)就可直接抽人”。 因此,他们建议徐婉清可以通过给 H 厂领导安排
           宾馆来与之建立私人关系(1978 年 10 月 25 日徐婉清信)。 徐婉清觉得
           李、王二人的确有帮忙的意愿,因而对林启华在 1979 年上半年调回上
           海颇有信心。


           ·  38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