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社会》2021年第2期
P. 24

“个体化”之困:当代法国家庭研究的疑义与论争

                的冲突, 反而会在释放个体潜能、 符合个体旨趣的基础上创造出更进
                步、更符合人性需求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形态。
                    (二)从新型束缚到社会心病
                    然而,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看,家庭个体化附带着另一种结果:所
                谓的个体解放与自主选择实际上仍局限在规范与惯习的框架内, 只是
                这些规范与惯习相较以往更为隐蔽(Memmi,2003)。 这种名不副实的个
                体化会使个体陷入前所未有的焦虑,也会给自由、文明、平等、进步的价
                值倡导蒙上一层虚假的面纱。
                    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家庭社会学研究中,女性就业不足、同工不同
                酬等问题备受关注。 当时,职业妇女和在职母亲作为性别平等、女性解
                放的象征得到了广泛的推崇。 但 20 世纪 70 年代就有学者发现,鼓励女
                性步入职场与其说是个体解放, 不如说是给她们套上了家庭与职业的
                双重枷锁,较之过去,女性承担的责任和受到的压制并非减轻而是更重
                了( Delphy,1974:1815-1829)。 正如伊娃·依鲁兹(Illouz,2018)指出的,
                如果单纯地追求性别平等与个体解放, 而不改变整个社会的财富与权
                力分配模式,那么女性依然无法摆脱弱势的角色。 家庭个体化带来的影
                响恰恰存在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个体对婚姻自由、生育自由、个人空
                间、自我价值的追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另一方面,这种满足往往
                把口头上的权利提升与实质上的责任强化勾连起来, 尤其是在差异化
                平等(égalité dans la diversité)的制度和观念还未形成之时,传统意义上
                的弱势个体更加无所适从。 他们原本憧憬的自由要么幻化为新型束缚
                下的臆想,要么固化为寤寐不宁的根源。 最终,由家庭个体化引发的集
                体性心理疾患开始在整个社会蔓延。
                    2017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每两年发布一次的《健康报
                告》(Panorama de la Santé)加入了精神健康的内容。根据其公布的数据,
                法国慢性抑郁症患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 5.9%: 男性患病比例为3.9%,
                             7
                女性为 7.7%。 同时,法国精神类药物的消费持续走高:2015 年,在欧洲
                                                                          8
                国家中,法国的镇定剂与抗压药用量高居第二位;2017 年,仅利他林 的年
                报销量就超过 80 万盒,比 2012 年增加了约 30 万 盒(Cadet-Ta觙rou and
                Brisacier,2019:258-265)。 对于如今心理疾患的普遍化,涂尔干一百多

                7. 数据来源:https://doi.org/10.1787/health_glance-2017-12-fr。
                8. 利他林(Ritalin),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可用于治疗多动、嗜睡、抑郁等病症。


                                                                          · 17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