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社会》2021年第2期
P. 19

社会·2021·2

           了伴侣双方尝试摆脱传统性别分工模式、建立新型家庭秩序的过程。 当
           然,在形成新秩序之前,不同个体因习惯、喜好、利益而引发的争吵,乃
           至对家庭关系稳固性的质疑往往充斥着每个阶段。 但是,争吵源于个体
           对自我特质和自我意愿的表达和坚持: 这一激烈行为彰显的不再是对
           他人需求的回应和对已有规范的顺从,而是在特定原则的基础上,个体
           通过语言和行动对自我进行的定位和表达( Kaufmann,2007)。 与此前有
           关单身女性的研究结论不同, 考夫曼侧重于论述行动者本身对秩序的
           塑造和对个体化进程的把控。 同时,该论点也影响了一部分新近的家庭
           与女性研究。 相较于 20 世纪 70 年代女性主义的叙事方式,当前一些学
           者的论述较少聚焦于对职业与家庭双重重担的批判, 而开始强调女性
           作为行动者具有的积极一面。 尤其是在多重角色的问题上,这些论述意
           在表明女性有足够的能力在“为人妻”“为人母”“从业者”和“做自己”
           之间自由地切换,用拓展个人空间、增加独处时间的策略实现自我发展
           和角色平衡( Masclet,2018:101-119)。 就此而言,个体自发或自觉的行
           动便是构建家庭生活的主要动力源。
               个 体 社 会 学 家 拉 伊 尔 (Bernard Lahire) 和 马 尔 图 切 利(Danilo
           Martuccelli) 从其他角度对个体的内生性进行了考察。 前者关注的是文
           化实践领域,后者涉及的是人生历练问题。 二人均对布迪厄的理论进行了
           修正。 在拉伊尔看来,布迪厄强调的文化资本之代际复制,过度放大了家
           庭出身、阶层背景所具备的单一影响力,忽略了个体本身具有的变通性
           与多面性( Lahire,2004:14-17)。 与杜巴的看法相近,拉伊尔也指出,一
           方面,由于每个个体具有独一无二的社会化经历,就算生活在同一个屋
           檐下、成长于同一个家庭中,他们的文化实践也会存在极大差异;另一
           方面,个体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中、不同情绪的引导下,往往能够对各类
           文化活动创造性地加以拼接,因此,在每个个体身上可以发现多元且易
           变的个体化行动。简言之,文化资本不再是布迪厄划分出的“阳春白雪”
           和“ 下里巴人”,其内含的杂糅性和独异性远非家庭阶层属性所能概括
           的。 因此,只有从个体内生性出发,才能深入地透视千差万别的文化传
           承或文化断裂(Lahire,2004:250-260)。 在有关人生历练的问题上,马尔
           图切利针对 《世界的苦难》(La Misère du Monde) 撰写了 《在历练中成
           形》(Forgé par l’魪preuve)一书。相较于布迪厄著作中暗含的命运决定论
           和个体试图摆脱既定身份却求而不得的无奈感, 马尔图切利相信个体


           · 12 ·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