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社会》2021年第2期
P. 14
“个体化”之困:当代法国家庭研究的疑义与论争
通性及其对家庭的建构过程, 并最终形成有关家庭个体化的认知(De
Singly,1996:22-23;Kaufmann,2004:121-147;Segalen,2008:26-28)。
这种认知不仅来自于对统计数据的解读, 还源于学者对质性论据
的挖掘。 弗朗索瓦·德·桑格利 ( Fran觭ois De Singly)、 玛尔蒂娜·谢阁兰
(Martine Segalen) 等人在各自的著作中对家庭个体化进行过细致论述。
本文将这些论述归纳为四个方面:家庭构建的主体化与灵活化、代际与
性别的对等化、关系的情感化、空间的个人化。
“家庭构建的主体化与灵活化” 常常被视为家庭个体化的直接表
现。 桑格利( De Singly,2000:297-310)曾言,丰富多元的家庭形态其实
是个体主义爱情观和家庭观的投射。 正是这种融入主体性的爱情观和
家庭观,赋予了个体改造外在世界和习俗规约的力量,并创造出建立在
个体诉求之上的家庭生活方式。 谢阁兰( Segalen,2008:28)也认为,相对
于传统社会,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个体”地位正在反转:家庭不再是禁
锢个体的枷锁,而是为个体所用的对象。 因此,个体的主体性在家庭的
构建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令以往非常态、非主流的家庭类型变得普遍
且寻常。
“代际与性别的对等化”主要反映在未成年人与女性家庭地位的改
变上。 关于未成年人,一方面,家庭内部的亲子互动正在趋向平等和开
放 ( Cicchelli-Pugeault,2003:14-19;Favez and Frascarolo,2011:359-377),
家庭外部的制度法规越发重视对儿童个人权利的保护(Déchaux,2014:
537-561);另一方面,年轻一代生而具有的自反和自塑能力得到了承认,在
社会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青少年的价值观甚至会影响和改变成年人
的世界(De Singly,2006;Tillard,2014:135-151)。 关于当代女性,有赖于
其自身素质的提升和社会能力的强化,“主内” 的既定角色难以压制她
们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加之部分男性开始分担家务和育儿责任,使更加
灵活的分工模式和对等的协商关系进入两性的互动过程 (De Singly,
2007;Nikina,et al.,2012:37-60)。 儿童、青少年、女性这些在传统的家
庭等级中相对弱势的成员纷纷唤醒自我意识和内在潜能, 力求建立更
加平等的代际和性别关系,这是家庭个体化在个体层面的具体体现。
“关系的情感化” 描述了现代家庭成员之间交流和相处方式的转
变,也延伸了涂尔干的观点。 相对于以往由集体意志和物质条件支配的
联姻和抚育模式,在现代家庭中,爱情与亲情的色彩变得愈加浓重。 无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