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社会》2021年第2期
P. 11

社会·2021·2

           模式更加多元且多变:涂尔干眼中的“非常规”家庭———单身、单亲、非
           婚同居家庭———已然成为常态。 因此,他秉持的“伴侣家庭高于独立个
           体 ”“集 体 秩 序 优 于 个 体 情 志 ” 的 立 场 开 始 受 到 后 辈 的 批 评 和 摒 弃
          ( Kaufmann,2002:116-125;Lallement,2010:11-16),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
           间内,他对个体问题的思考被当作明日黄花,似乎不再值得一提。
               20 世纪 20 年代至 80 年代,法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战争、动荡、衰
           退与复苏。 当时,家庭研究主要关注人口结构和生育问题、工业化与城
           市化影响下的家庭危机、社会保障与家庭政策,以及现代化进程中的家
           庭发展史等,与个体相关的讨论寥寥无几。 20 世纪 90 年代,鉴于不同
           族群、阶层的内部分裂,加之社会系统中不确定性的加剧,学者们不得
           不反思结构主义与历史主义思维面临的挑战,将研究视角向更加微观、
           内在的层面推进:个体的形成与壮大再度成为焦点话题。 在家庭变迁的
           背景下, 个体化带来的繁芜且棘手的新现象也唤起了学界对涂尔干的
           追忆。 涂尔干对“家庭—个体”关系的表述促使当今的家庭社会学者重
           新 审 视 这 一 问 题 。 由 此 ,“家 庭 个 体 化 ”(individualisation au sein des
           familles)成 为 核 心 议 题 之 一(De Singly,1996:7 -14;Bl觟ss,2002:71 -80;
           Lenoir,2003:411-412)。 与涂尔干不同的是,诸多年轻一代的学人不再
           推崇整体主义的视阈和逻辑,而是立足于个体维度,将不同行动者的多
           元身份、自主动能、经历体验、复杂情感作为首要考察对象,通过检视其
           在家庭构建、成员互动、生育决策、自我发展等方面的行为与策略,透视
           个体性与社会性之间的耦合及冲突, 由此形成一套见微知著的家庭研
           究范式。 当然,这种围绕具体个体展开的经验研究极易形成各有所持的
           立场和判断,在理论的建构上自然也充满着分歧。
               如果说涂尔干的纠结来自于个体和家庭内含的两重性, 即个体的
           自主性与情绪性、家庭的稳定性与束缚性,那么当今家庭社会学者之间
           的分歧则反映出家庭个体化的两重性———个体之于家庭的积极行动力
           与家庭(包括家庭制度和家庭观念)之于个体的持续牵制力。如此一来,
           该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加之学者们各有侧重的观察和分析,使家庭个体
           化成为当前法国家庭研究中疑义丛生且众说纷纭的话题。 短短三十年
           的研究历程尚未使各个学派和不同分支的论 述 形 成 统 一 且自 洽 的体
           系。 为了更加清晰地对这些论述进行梳理,本文将以家庭个体化之两重
           性为线索,辨析与此相关的三个论题:(1)面对现今家庭形态和家庭理


           ·  4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