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社会》2021年第2期
P. 13
社会·2021·2
而言,研究者尝试从一系列与家庭结构变化相关的人口统计学信息中,
总结出一套具有解释力的理论。
回顾过去几十年法国的婚姻与生育情况可以发现, 在 20 世纪 60
年代,每千对夫妻中仅有 0.7 对离异,非婚生育子女仅占总出生人数的
6.1%。 20 世纪 80 年代,每千对夫妇的离婚数迅速上升至 1.5 对,并持
续发展为 20 世纪 90 年代的 2.1 对;非婚生育比例在十年间从 11.4%猛
增至 30.1%, 并在 2000 年之后超过 50%。 1 与离婚和非婚生育情况相
反,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国的结婚率和生育率逐年下降,各类新型家
庭开始大量涌现( Cicchelli-Pugeault and Cicchelli,1998:100)。 这些数字
上的变化促使学者们思索背后的原因。 为此,塔翁( Tahon,1995)和戈谢
(Gauchet,1998:97 -101、103 -110) 等 人 提 出 了 家 庭 的 去 制 度 化 理 论
( désinstitutionnalisation de la famille)。 该理论认为,现代家庭的建构方式
与维护旧有团结的婚姻和宗族制度渐行渐远。 面对人们自发的感性表
达和理性选择,许多制度规范无法再用强制性的手段挟持个人意愿,这
种让步为家庭的演变做了铺垫( Kaufmann,1993:3-4)。 实际上,这一理
论重述了涂尔干多年前的发现:从父系家庭( famille patriarcale)向伴侣
家庭(famille conjugale)的转变原本就是传统制度松动、解绑的标志,在
这一转变的过程中,成员间的情感联结渐渐优先于其先赋身份,成为维
系家庭团结的关键(Durkheim,2013:8-9)。 但是,在另一些学者眼中,
“去制度化”的说法并不准确,也无法切实地概括当代家庭变迁的内核。 2
因此,他们进一步对“社会身份”与“个体身份”进行分割,尤其是将内
含自主性的个体身份从既定的家庭身份中剥离, 借以考察行动者的变
1. 数 据 来 源 :https://insee.fr/fr/statistiques/3303338?sommaire =335348;https://ec.europa.eu/
eurostat/statistics -explained/index.php?title =File:Live_births_outside_marriage,_selected_years,
_1960-2017_(share_of_total_live_births,_%25).png。
2. 实际上,家庭的去制度化理论饱受争议。 让-雨果·德晓(Jean-Hugues Déchaux)曾提
出,法国的家庭研究存在横向(伴侣关系)和纵向(代际关系)两条主线:在横向研究中,
学者们的确发现婚姻制度在家庭组建模式中呈现“制度弱化”的倾向,但这种弱化并不
代表着全面隐退;在纵向研究中,尤其是有关子女抚养责任的讨论上,学界认为政策法
规的权威性实则不断加强,甚至还有一种“制度强化”的趋势。 因此,“家庭的去制度化”
并 不 能 准 确 地 反 映 当 代 家 庭 变 迁 的 源 起 (Déchaux,1995:525 -550)。 此 外 , 谢 阁 兰
(Segalen,2008:301-307)也指出,现代家庭的契约性和工具性并未减弱,个体在追求自
我发展和个人幸福的同时仍无法摆脱国家法律和社会政策的限制,只是这些法律和政
策变得更加多样,也更尊重个人的选择,因此“去制度化”的说法并不恰当。
· 6 ·